第624章 荣辱彰天心(2 / 2)

这些事件的发生,因为涉及不同官衙,事件来由隐秘不同,在官场也不是尽人皆知,许多官员多半知其一二,不知全貌。

但参与殿试策问制题的三大主考官,对其中全貌知之甚详。

殿试策问中涉及政事,有去年吏部考功舞弊大案,涉及获罪罢免官员达十几人,也有去岁轰动一时的金陵卫军大案。

更有在江南之地,追溯至嘉昭十二年,金陵爆发的水监司大案。

在北镇之地,可以推延当朝武勋贵族,倒卖盐铁之案,也有边镇世袭军官投敌之祸,还隐约点到贾琮平定女真之事。

嘉昭帝之所以钦点这样的策题,是因近年以来,他隐约意识到,在他上位十年之后,朝廷吏治已显败坏隐忧。

似乎有一只他看不见的大手,在搅动风云,令人高深莫测……

当然,这道钦点殿试策问,背后隐藏的皇帝深意,那怕是三大主考官,都不是人人尽知……

即便在场其他殿试执事官,虽他们都为官多年,有一定为政经历。

但这样时政问策艰深之题,对他们来说也并不轻松。

更不用说应考的三百贡士,绝大多数都是白身举子,对于这样艰深的务实问策之题,不免更加一筹莫展,难得要领。

但是,殿试作为朝廷科举之业的巅峰,本就是遴选天下士人中卓绝之辈,考题出的再艰难,都在情理之中。

这样的策问之题,考验的就不单是贡士的书经学问,如果他们只会死读诗文,不知窗外之事,只怕连题意都读不明白。

只有那些既精通圣贤伦理,但又心有壮志,胸藏河山之人,才会对周遭世事变动,事事关心,不吝深思。

才可面对以天子视角所出宏大策问,做出经世致用的回答,才能在数百贡士之中脱颖而出。

……

在场的殿试执事官,心中都有相近的想法,只怕在场三百贡士,其中一半以上,答题之策多半难得要领,不知所云。

不过这也没什麽要紧,今日殿试贡士不管答题如何,都不会黩落,即便名落三甲,也算是进士出身。

此时,包括三大主考官,以及数十名殿试执事官,很多人的目光不由自主,望向左首第一张考案。

因为他们都知道,贾琮是三百贡士之中,极少的官居五品,从政数年之人,而且他的才情文思,在入殿贡士中首屈一指。

他们几乎都想到同一个问题,贾琮会如何作答,本次殿试策问制题?

……

等到王士伦宣读过本次殿试策问之题。

掌卷官带领数十内侍,开始给数百贡士发放文印试题丶答题正卷丶答题草稿等应试之物。

此时,嘉昭帝从龙椅上站起,带着郭霖等随身内侍,离开了皇极殿。

皇帝是九五至尊,日理万机,许多朝廷大事等着处理。

本场殿试要从早间一直持续到日落时分,皇帝自然没有一直在场乾耗的道理,殿试之初露脸走个过场罢了。

在贡士正式应试之前,三大主考官与其他执事官,开始在各考案游走巡视,严明考律。

会试第六房同考官的孙守正,也作为殿试执事官之一,在各考案之间游走,似乎有些心神不定。

当他走到位于大殿中央那列考案,无意之中看到一个身形微胖的举子,目光微微一亮。

他的脑海之中,不由浮现,一篇会试策论主题答卷:

先人云:以一人之心融天地之心,以天地之心融天下之心。

此乃百世通晓之理,散见于红尘万类之殊,常人得知由之,而不知者也。

道无尽功,唯志趣之高远者为足极是功;道非小用,唯力量之凝定者为足以大其用……

当时他看到这篇会试策论答题,已不由自主的叫好。

甚至直到现在,这篇策论答题,都是他主持会试六房阅卷,所接触到的最优秀的策论答题。

但他仔细阅读完这篇答题,也察觉出其中一些端倪。

这名考生必定十分熟悉,刘吉川那篇《退思记》,才能应答如此贴切出众。

孙守正心中清楚,主考官徐亮雄所出会试策题,就是攫取刘吉川《退思记》主旨而出。

但是,刘吉川因与大周太祖的纠葛,他的文章一向不被称道,流传狭隘生僻,极少有士人去研读。

而这名考生却如此标新立异,竟与徐亮雄的癖好,有一种难言的契合。

孙守正最终因此篇答题确实出色,将这名考生例如本房遴选之列,但内心却就此埋下疑惑。

直到会试上榜考生落定,他作为十八房抽调官员,跟随三大主考官,入贡院抽取上榜考生正卷。

在贡院案牍库之中,当贡院官员拆除正卷弥封,对照宣读上榜考生编号,报唱对应考生名字丶表字丶籍贯。

孙守正终于知道,那篇他最欣赏的策论答题,撰文考生姓甚名。

他叫吴梁,表字希文,杭州府举人。

而吴梁的表字,孙守正在文翰家萧家书曾经听过。

书铺中的老者告诉过他,会试开考前几日,一位叫希文的考生,特意从书店购买一册《刘吉川文录》,其中就有那篇《退思记》。

当贡院官员读出吴梁表字希文,像是在孙守正心中掀起波澜,原先疑惑的种子,瞬间破土生芽,变成扎在他心中的一枚尖刺!

……

会试放榜之后,吴梁和其他考生一样,按照惯例拜谒主考官和属房同考官,孙守正也就认识了吴梁其人。

心中日益加重的怀疑,让生性秉正较真的他,数日之间坐立不安,终于按捺不住性子,他又去了一趟文翰家萧家书铺。

事情竟然出奇顺利,他只花了三两银子,就从那位老者口中,得知了令人震惊的内幕。

他几乎可以确定,原先自己的揣测和猜疑,极大可能就是事实真相。

这些日子,孙守正一直处在焦虑之中,以往他身为御史,闻风而奏,不过寻常之事。

但是春闱大比,国之抡才大典,举世瞩目之事,一旦爆出舞弊之事,必定朝野撼动,后果难以预料。

他一个七品御史,不仅要和一位正三品高官对峙,还有面对他尚不知晓的别样内幕……

他可能因此事遭到反噬,甚至身败名裂,仕途尽毁,这不由得他忐忑难决。

……

正当孙守有些神思不属,却看到吴梁对着某人微笑躬身,礼数十分恭谨。

孙守正顺着视线看去,正看到巡视考场的徐亮雄,也对着吴梁微笑颔首,目光之中似含提携之意。

会试张榜之后,上榜考生都拜谒过主考官,所以殿试之中,应考贡士认识主考官,不过寻常之事。

殿试正式开考之前,贡士偶尔向主考官致礼,不过是普通礼数。

但是,孙守正却能清晰感应,吴梁和徐亮雄之间,存在一种异样的默契,他们不像普通的主考官和考生关系。

他几乎能够断定,在会试之前,这两人便有异常纠葛,这种灵敏的直觉感受,就像是毒火一般,在他心中炙烤燃烧。

他虽科举登第,但是出身寒门,没有门第人脉支撑,及第之后沉沦下僚,只能做一个不起眼的从七品御史。

但他靠着清正之心,敢言之胆,正溯之念,通过弹劾贾政逾越礼法之事,才在朝堂上崭露头角。

而且,还得了缴天之幸,成为春闱会试六房同考官,正因自己践行恪守之心,才能换来今日之荣。

如今,他主持的会试六房,因他的阅卷遴选,在他眼皮底下,竟然藏污纳垢科场舞弊之事。

这是他身为同考官的耻辱,往日的御史清流之名,都要被自己玷污,问心有愧!

此刻,徐亮雄和吴梁似深含默契的致意,如同对他肆意的嘲弄,让他胸中生出不平之意,原先的顾虑瞬间无影无踪。

他看向那御极龙座,当今圣上早已离殿回宫,他又看向数百贡士分别落座,殿试大比就要开始。

他心中思虑片刻,总算将喷薄的一腔热血,暂且压制下来……(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