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荣辱彰天心(1 / 2)

大周宫城,皇极殿。

以内阁大学士王士伦为为首,数十名殿试执事官,立于皇帝御座宝阶之下。

官员身后殿堂之中,早有光禄寺摆好数百张考案,三百多名贡士都隔案肃立,一眼望去都是乌压压的儒裳方巾,蔚为壮观。

嘉昭帝目光逡巡大殿中的官员和贡士,最后目光不由自主一凝,在左侧第一张考案停留片刻。

所有入殿贡士就坐考案,也是根据会试上榜排名,历来左者为尊,贾琮身为今科会元,自然位列左首第一考案。

在这样几乎耀眼的位置,很难不让嘉昭帝瞩目,况且贾琮是他器重的臣子。

但此刻贾琮成为三百贡士第一人,却让嘉昭帝的内心颇为复杂……

……

贾琮如今身负双爵,且已是五品命官,按贾母这等老妇的想法,他实在没必要再下场科举。

但是,嘉昭帝对贾琮科场进取,却持赞成态度,因贾琮文武双全,对任何一个君主,都是大有可用之人。

如果贾琮止步于举人,没有登第进士的名份,按照大周官职常规,极难突破五品以上官职。

当初嘉昭帝将自己心腹爪牙,推事院院事周君兴,破格拔擢为从四品官职。

朝廷各部官员丶都察院各道御史,弹劾异议的奏章,如同雪片一样蜂拥而上。

各部官员对嘉昭帝逾越官场祖制,苦口婆心,吐沫横飞,极尽劝阻哀求之能事。

如果不是为了顾忌君臣体面,担心圣上故伎重演,通过查究为官不法,搞臭自己的官声。

部份激进的御史,只怕指着嘉昭帝的鼻子骂昏君了。

之所以拔擢周君兴之事,让嘉昭帝这等被动难堪,归根结底,就是周君兴不是及第进士。

推事院又属文官体系,按大周祖制官规不得晋升五品以上。

加上周君兴有酷吏之名,朝廷上一众文官,不管于公于私,自然要异口同声,全力反对。

嘉昭帝虽然最后力排众议,将周君兴晋升从四品推事院院事,但是此事可一不可再。

周君兴此生都要止步于从四品,皇帝虽对他有重用,却不会再次为他破例,再与祖宗家法和满朝文武为敌。

但是,贾琮对比周君兴,在嘉昭帝心中的份量,却是要紧太多。

贾琮不仅文才惊世,似乎还继承荣国公勇武血脉,鏖战辽东,平定女真,不啻于天生名将,而且还有火器宗匠之能。

这样出类拔萃的人物,如一生官职止步五品,权柄狭隘,皇帝又如何重用,如何让他为自己执鞭坠镫,开拓功业。

所以,贾琮下场春闱,嘉昭帝还是乐见其成的,而且贾琮不像周君兴那样才情有限,以他的才华取进士之名,不过探囊取物。

这也是为何,当初甄芳青向太上皇乞求恩典,让贾琮父丧后能加恩春闱之试,嘉昭帝欣然顺水推舟的原因。

但是,对于嘉昭帝来说,贾琮只要进士及第就好,仕途通达有了敲门砖,不需像周君兴这样捉襟见肘。

出于帝王心法权术,不管是为了制衡防范,还是着眼于长远,他只需要贾琮上榜即可,并不需要他夺什麽会元之荣。

而且依照常理判断,会试面对大周万千疆域学子,那是天下举子之争。

像贾琮这样的一州解元,普天之下可有不少,要说他就能夺取头榜头名,多半也是渺茫,这也是嘉昭帝从未料想到的。

可贾琮却再一次让他惊讶,这多少让嘉昭帝有些无奈。

他作为九五至尊,对于春闱殿试,拥有点选排序的权利,因皇帝是殿试实际主考官,殿试贡士及第被称为天子门生。

但是即便皇帝本人,权柄通天,但对于会试遴选也无随意掌控之力。

因为会试的遴选规则,比起殿试要规范严密许多,举子试卷进入阅卷之前,都要进行誊名易书,由多官衙参与监督。

如不是采取高明的舞弊之举,皇帝和三大主考官都无法预测,最后谁会是头榜头名。

所以,当嘉昭帝看到礼部上呈的会榜名录,看到贾琮成为首榜头名,虽然内心颇受冲击。

但他并没有提出任何异议,而是照常朱笔玉玺核批,照常让礼部按期发榜。

会试乃国之抡才大典,即便他是天子,也绝不会去操控做伪。

否则就是朝堂文官和天下士子为敌,难逃昭昭史笔,落得昏君之名,只怕连龙椅都要坐不稳。

……

嘉昭帝从贾琮身上收回目光,望着宝座玉阶之下,数百官员宫士,心中生出几分踌躇之意。

说道:「本次春闱会试,诸位爱卿殚心竭虑,任事辛劳,为国伦才,朕心甚慰。

入殿诸贡士,举业艰辛,跻身会试,名列皇榜,皆为学精深之辈,国之储臣,世之栋梁。

诸贡士入殿比试,珍之重之,严思深虑,朕望尔等尽展才学,为国献策,不负朕望!」

大殿上三百多贡士,大多都是白身学子,像贾琮这样面圣多次的贡士,三百人中大概找不出第二个。

因此,第一次进宫面圣贡士,竟得圣君当殿勉励,自然个个感激涕零,纷纷下拜谢恩。

等到嘉昭帝御示众人平身,内阁大学士王士伦宣读殿试诏书。

诏书之中阐述殿试为朝廷选材大礼,社稷之重,万民瞩目。

本次殿试圣君御临,以下读卷官丶受卷官丶印卷官丶掌卷官丶弥封官丶监视官等为何人,各承担何等要务。

说明殿试所依礼法,贡士需谨守各类殿试规则禁忌,殿试答题起止时辰,以及殿试之后阅卷所需时间,开榜点选册封日期等等。

王士伦身为内阁大学士,兼任六部魁首,自然对宣读圣旨之事,驾轻就熟,声韵晓畅,抑扬顿挫,声震殿堂。

殿中贡士听着王士伦宣读圣谕,人人心生庄严之感,特别是听到看榜点选册封之事,个个热血沸腾,都涌起青云夺魁之望。

王士伦宣读诏书之末,便是本次殿试的策论之题,原则上殿试策问之题,是由皇帝亲自拟题。

但实际操作之中,都是三大会试主考官执笔,但殿试策问的题意,必定是天子心意,不过是臣子依照圣意拟写定稿。

……

大殿之中,王士伦宣读完圣谕,开始宣读嘉昭十五年殿试天子策论,语音在皇极殿盘旋往复。

殿试策论关系三百贡士最终及第名列何等,人人都是全神贯注倾听。

制曰:朕仰承天眷,奉继宗社,统御海宇,夙夜勉励,未敢懈怠,以愧家国之重,于兹十五年余。

御临之始,选才唯贤,澄清吏治,施政宽民,欲使国有丰饶之象,民有得益之乐,而后皇政毕修,群生克遂,社稷大治。

自元年始,国计日盈,诸政得施,比之先辈,略有新丰。

然吏治繁杂,肘腋之忧,腐弊之灾,大祸未生,小患未绝,于兹数年,图治弥殷,厥效未睹,其故何也?

自从嘉昭十二年始,北至边镇九地,南达富庶六州。

文臣任事,恪尽圣贤之道,有忠胆利国之辈,亦有枉法谋私之徒。

武将护国,秉承忠勇之志,有戍边平番之勋,亦有兵武祸民之枭。

阴弊佞臣,贪风不息,诛求下吏,以奉上官,糜烂从生,遂使不肖有司,祸连民生生难,何法可革其弊耶?

朕简任贤良,共襄治化,如何当用其才,如何当称其职,其行何也?

尔多士详切敷陈,朕将亲览焉。

……

王士伦读完殿试策论制题,整个皇极殿陷入一片静默之中。

入殿贡士虽有三百多人,但身处天子鼻息之下,他们不要说喧哗议论,连大气都不敢多喘,唯有人人低头冥思苦想。

而在场数十位殿试执事官员,除了三大主考官参与殿试制题拟笔,对试题内容知之甚详,其他官员也是首次知晓题目。

众人脸上表情各一,但他们都有相同的想法,当今圣上不愧极度务实之君,以至被一些士林老臣,暗贬有少文之瑕。

单单看圣上钦点的殿试策问,观其题意,就可知是何等切中时务,完全参知近年政事,直问吏治应对之策。

题目之中提到自嘉昭十二年以来,发生在北至九边,南至江南,涉及吏治的诸般事迹,只是言简意赅,并未完全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