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越孤单,越忙碌
8月20日,农历七月十五。
中元节。
位于东阳县偏远一角,数条河流交汇的地方,有一座山清水秀的公墓。
翟达有多位亲人都理葬在此。
天高日远的时间,三个身影拎着几个塑胶袋,从公墓脚下一路向上。
也许是这几日太热了,偌大的公墓没有几个人,隐隐约约几家人,也都隔得很远,互不干扰。
一处墓碑前,香已点燃,贡已奉上,石碑上没有照片,那时不兴这个,
只写着名字。
翟志鸿。
那时都流行合葬墓地,所以墓碑上除了翟志鸿三个字,还有「于晓丽」,只是于晓丽三个字是无色的。
在翟达的记忆里.::它曾经也有过颜色。
锈迹斑斑的公用铁盆里燃烧着黄纸,夏季扫墓格外炙热,背后的太阳和胸前的火盆一齐发力。
让每个前来的人都在「形式主义」和「真心真意」之间不断摇摆。
翟达和卢薇两个人烧纸,于晓丽则在擦拭墓碑,嘴里念念有词。
并不悲伤,更多的只是回忆..,
「你走的时候,小达才三岁,一晃十五年了,孩子成了全县的骄傲.:」
「碑上刻着我的名字,按老话讲我不该来,但这年代了,人走了什麽规矩都是不重要,图一个念想罢了。」
「夫妻一场,我不来看你,谁来看你呢?」
「之前和马大姐打电话,她夸我说给小翟养了个好儿子,但不好意思,
孩子我可不是为你养的...也不是为自己,他是我的儿,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命里就该相依,哪有想这麽多..:」
纸钱烧完,于晓丽让翟达从袋子里拿出一瓶小二锅头,均匀围看墓碑撒了一圈,最后剩下一点倒入杯中,放在了碑前。
她从不要求翟达如她一样,碎碎念的和翟志鸿讲话,因为她知道翟达对丈夫已经没有了印象,甚至连男方的亲戚都没怎麽出现在过他的世界里。
与其逼着孩子假装「感情深厚」,不如自在安宁些「行了,给你爸磕个头,换地方了。」
翟达在墓碑前即首三次。
身后的卢薇似乎被扫墓的氛围侵染,不懂规矩的她也跪在了碑前磕头,
于晓丽张了张嘴,最后还是没有阻拦。
磕吧磕吧,就当是乾女儿的身份。
然后三人拎着发烫的火盆,去往下一处地方。
在墓碑分隔出的狭小道路里,三个活人排着队前进,石碑一个个被掠过,强光之下,一切都如同剪影。
明明步子迈的不大,却好似脚步轻快。
公墓里的区域是分批次开发的,但并非朝着同一方向开发。
所以大概走了两个「路口」,就来到了此行的第二站。
这一片区的墓碑明显更新一些,也因此大多更华丽浮夸一些。
经济发展好了,体现在方方面面。
只是一水的黑色花岗岩墓碑中,有一个与众不同,比其他的都要矮小,
也都要单薄。
卢薇走的越近,脚步越慢...最后驻足在数米外,身躯有些微微颤抖。
一只手牵起了卢薇的小手,轻轻拍了拍,拍散了那和恐惧。
转头看去,是于晓丽微笑和蔼的脸:「好孩子,别怕,咱们是来报喜的。」
然后拉着卢薇,向前走去。
芝麻白的石材在强光下近乎水泥色,上面只刻着一个名字。
颜静雯。
因为是去年立的碑,所以上面时兴的有一张照片,翟达也第一次见到卢薇的妈妈长什麽样。
那日雨天...翟达为其盖上校服时,其实早已经分辨不出样貌了。
一个温婉的女人,有着和卢薇一样的大眼睛,但眉眼比卢薇要更柔和一些,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美人。
甚至可以说相当年轻,完全看不出已经是一位大姑娘的妈妈,不知是什麽时候的照片。
于晓丽让翟达拿出一式三份的贡品摆放,自己则用帕子擦拭着墓碑,口中念念有词:
『大妹子,咱第一次见...小薇现在跟我们住,她是我徒弟,也是我乾女儿,你放心吧...」
「这孩子心里全是你,可年纪小也没人和她讲这些老规矩,农历都不明白,以后逢年过节该烧纸的时候,我会提醒她的..:」
卢薇看看面前的墓碑,眼晴中已经带上了水雾,不知想到了什麽。
翟达担忧的看着卢薇,生怕这个丫头回忆起那天的画面再受什麽刺激。
好在卢薇只是默默的哭泣,如同摇曳的小白花抖下了露珠。
一样的燃香,一样的烧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