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终於特麽上当了!(6k求订)(1 / 2)

第177章 终于特麽上当了!(6k求订)

因为吕尧前面的一波操作,成功让两个前途无量的游戏行业从业人员戴上来银手镯,捧上了铁饭碗,成功吃上公家饭后,他公司旗下的员工从此就没什麽歪心思了。

光岸网路游戏给出的工资本来就不低,一个下来各种福利乱七八糟的小三十万了。

而且公司还承诺年终分红,这是写进合同里的。

随着吕尧他们公司第一款游戏上线后,短短几天就创下大量的营收后,

游戏公司的核心员工们算了下,光是这几天他们的年终奖幅度就上调了不少。

如果他们可以一直保持这个势头,那未来可太有盼头了。

什麽都没有和顿顿有的区别,他们还是分的清的。

从那边的员工,以及公司周边挖不出什麽信息后,企鹅这边就只能靠着对手的操作来进行预判。

经过游戏业务管理层的一波头脑风暴,他们确信吕尧的业务重心绝对不是这个无脑暴力刷的小游戏,游戏科学被吕尧挖过去,也肯定不是做这种游戏的。

这说不定就是弄出来迷惑他们的烟雾弹。

但这个小游戏的吸金能力他们是有目共睹的,上线几天时间竟然就能吸引到这麽多的用户下载,要是继续裂变下去会咋样?

而且调研的结果显示,这款小游戏虽然也可以使用第三方的软体进行注册登录。

但这款游戏最主要的登录方式是手机号一键登录。

就好像这玩意儿一开始就防着企鹅似的。

「或许上南那边是打算用手机号先抢占一波市场,等到他们的核心业务推出后,已经注册了该游戏公司帐号的用户,就能直接登录他们的新游戏了。」

没错。

这是吕尧这麽做的想法之一。

其次他还要混一个脸熟,让现在的网友们眼熟「光岸网络」这个公司。

最后才是利用这些小游戏圈钱,顺便当成烟雾弹抛出去。

企鹅那边猜的差不多,游戏业务这一块的管理层在要不要跟着一起搞一个这块是有点争议的。

在上南那边已经推出《射了个射》这款小游戏的前提下,企鹅这位祖传技能是「copy」的忍者,想要复制出来一款那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

但问题是游戏不是复制出来就能有用户直接下载下来玩的。

得益于企鹅早年间的好口碑,但凡他出点游戏必然是要被吊起来拷打的,都说他们企鹅家大业大,不在乎名声,复制游戏只要出手就能吊打原版。

可他们要是真不在乎名声就不会花那麽多钱出来打个《斗战神》的水漂了。

也因为《斗战神》的口碑在新运营的折腾下日益恶臭,现在网上但凡提起企鹅那就是「听取骂声一片」。

所以就算要跟,他们也只是打算搞一个小工作室另外成立一个公司,没什麽名气的小游戏工作室想要出圈,那肯定是要走企鹅社交平台的推广。

那这里面的推广费用可就海了去了。

因为不同部门的业绩考核是独立的,就算是自家搞的游戏上他们推广渠道,也是要花钱的。

又因为企鹅系社交媒体的给力,所以他们的推广费用是很贵的。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种小游戏的生命力是有限的,可能两个月,最多三个月这款游戏就会因为玩法单一而逐渐流失用户。

既然这样,有必要跟看搞这种操作吗?

基于种种现实因素的考量,企鹅这边到底还是决定不从自己这边搞,而是投资外面的小工作室,然后外派技术指导过去监理。

这样推广费用可以让外面那家小工作室均摊。

这种竞争方式也很常见。

就像后来很多网络写手写书,一本书起来后,为了不败坏自己这本书的名声,保持一个好看的成绩,他们往往会选择另外开一个马甲装成新人去写书。

很多公司为了保持母公司的光辉形象,也会通过资助其他小公司的方式让他们去当炮灰。

虽然被注资的公司也知道自己是炮灰的命。

但网际网路的大争时代,他们只能硬着头皮冲上去。

上南,光岸网络。

因为《射了个射》的忽然走红,被挖到上南的游戏科学创始人冯暨还特地针对这款游戏做了专业的业务分析。

然后他就把这篇分析浓缩总结,变成短短几行文案挂到了自己的朋友卷这也是冯暨的一个老习惯了。

他基本会保持一周一次的朋友圈更新,有时候要拖几天,有时候可能会一周两更,游戏圈不少人都还挺喜欢看他的思考的。

迅速火出圈的《射了个射》让冯暨开始反思到底什麽是商业化,又到底是什麽让这麽简单的游戏能够迅速火出圈。

冯暨朋友圈吕尧看了,甚至冯暨的分析报告他也看了,而且是冯暨亲自递给吕尧看的,看完他还在钉在吕尧办公位上眼巴巴盯看。

吕尧在楼下MCN就是只有办公位没有办公室。

搞得MCN公司里所有高管都只有工位没有办公室。

开玩笑!

公司最大的股东,以及公司最重要的网络推手都没给自己搞个舒服惬意的办公室,你下面人要是搞了这像话吗?

所以说,很多时候一个公司的领头人是什麽尿性,那这个公司的基因就会是什麽尿性。

等到人格化在公司这一结构中被洗尽后,那成长起来的公司将会成为神格化的资本聚合体。

吕尧在自己公司工位上把冯暨的分析报告看完后,笑道:「很专业嘛,

从游戏的机智,画面,音效以及即时反馈方面全都做了分析,而且分析的都很对。」

《射了个射》这种小游戏看着简单,但实际上这里面涉及了非常复杂的数学机制。

前面的简单只是方便玩家入坑。

但到正式的游戏内容里,他就非常的讲究策略了。

一次次升级后,玩家并不是退出游戏就死了,相反他跟肉鸽游戏一样,

什麽时候退出游戏什麽时候暂停,得到的强化和装备也都在身上。

甚至每次升级通关后还可以选择存档,然后开另外一个档案。

但只要在通关时游戏角色死亡,所有强化就都会清零,随后每一关的「精英怪」,「稀有怪」,「小boss」,「安全区」出现的时机,「强化选项」的内容,武器装备和皮肤的掉落都会随机更改。

上一把你可能运气好冲到了很高的关数,但下一把你可能早早就GG了。

而只有真正通关后,拿到的稀有物品,才会存入帐号背包。

看看简单的游戏其实藏了很多的心思,这也让很多想要仿制的小工作室感觉不对劲,里面的游戏素材,游戏机制好像还真不是他们赶赶工能弄出来的。

吕尧放下冯暨那份分析报告,说道:「其实国内很多游戏不是技术力不够,更不是钱不够,甚至不是技术力和运营思路上的不够。」

『最最要命的地方在于...

吕尧盯着冯暨说道:「国内很多游戏大厂出的游戏,都是一群不爱玩游戏的人出的。」

冯暨听了这话顿时眉飞色舞!

这可太特麽的有道理了啊。

上大学的时候冯暨就整天泡在网吧里,他是真的聪明,也是真的喜欢玩游戏。

可等到他终于找到了跟游戏相关的工作后却发现,生产游戏的人好像并不关心游戏好不好玩,他们只关心游戏赚不赚钱,能不能让自己的履历变得更光鲜。

看到冯暨那仿佛遇到知己般的表情,吕尧心底也跟着感慨起来。

很多游戏行业的从业者,总觉得做一款游戏需要很多很多东西,要钱,

要技术,要推广.::.却唯独忘了做这款游戏要不要好玩。

就说十年后,抖音的母公司字节够有钱了吧?

但他们在2025年大力推广的M0BA手游,号称国外注册用户十五亿,游戏质量超高,但等真进去后就会发现,那游戏里面的人物建模充满了塑料感,

动作绑定僵硬古怪,人物背景故事设定更是粗制滥造。

很难相信,在2025年还能看到这麽粗制滥造,而且还是出自大厂的M0BA

手游了。

一个游戏的「塑料味」是要靠「细节」和「诚意」才能打磨掉的。

最明显的表现就体现在皮肤上。

王者荣耀的皮肤越出越花里胡哨,法相,光相,炫光.::.团战的时候一群氪金佬打架你只能看到光效满天飞,甚至找不到英雄在哪里。

而英雄联盟手游那边的英雄特效也要收敛克制很多了,虽然也有特别花里胡哨的,但英雄联盟手游在竭力克制特效的光污染。

在英雄设计的背景上那就更不用说了。

英雄联盟大火的时候,光是英雄联盟二创的小说,动漫和影视作品都多少了?更别说后来的「双城之战」,希尔科成了无数人的意难平。

老外的圈钱思路是:我得把这个东西做成一种「文化」,这样我就能一直圈钱了。

国内的圈钱思路是:我特麽得赶紧骗氪一波!不然我要亏死了(没赚的钱就是我亏的)!

吕尧聊着聊着就转回到他们正在开发的游戏项目上:「所以细节和故事一定要讲好,不同阵营,同一个阵营不同的区域城邦的英雄,他们背景,风格,甚至走路的姿态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方面冯暨很擅长。

他本来就擅长讲故事,抠细节,所以他对吕尧笑道:「这个请吕总放心,我会把控好的。」

细节这个东西是你玩的时候可能注意不到,但一对比就能对比出来的东西。

就像英雄联盟手游和王者荣耀手游的对比,在英雄联盟手游没上线前,

国内没得选,所以只能被摁着头吃屎。

当初吕尧被这破游戏支配的那叫一个火大,尤其是里面的EL0机制,更是把人恶心到爆炸,为此吕尧还他妈的气得摔碎了个苹果手机。

可偏偏王者荣耀运营还他妈的嘴硬不承认,直到后来磊哥横空出世,直接打碎了王者荣耀运营那比星际战士陶钢动力甲还硬的嘴。

可惜那时候吕尧早就退坑了。

英雄联盟手游上线仅仅一个月,吕尧就再也玩不下去王者荣耀那傻逼玩意儿了。

从此戒掉农瘾,天地甚宽。

而英雄联盟手游虽然多玩几把容易累,但没事的时候拿出来搓两把也确实清爽舒坦。

吕尧不打算复刻一个英雄联盟手游出来,它会比王者荣耀更细节,但比英雄联盟手游更轻便,不那麽容易让人容易疲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