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念天地之悠悠(完)(2 / 2)

皇孙凶猛 庚新 8828 字 5天前

「带着你的虎豹营骑,去平舆,而后去南阳。」

「孙儿,遵旨。」

「朕与你持节,掌虎符,执斧钺之权,代朕行走十三州,算是为祖父履行少年时的梦想。做你想做的事情,去和天下英豪试剑。朕,与你便宜之权,遇事可先斩后奏。」

「啊?」

刘进闻听,张大了嘴巴。

这,算是钦差?

什麽意思!

这个时候把我赶出长安?

对于汉帝的决定,刘进颇有些不解。

但汉帝既然说出了口,那就说明,他是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决定。

但是,以刘进目前所处的位置,暂时看不清楚汉帝的真实意图。

真只是让刘进去代他实现梦想?

开玩笑!

汉帝又不是那种热血青年。

他所作所为,定有深意。

「那司隶校尉」

「司隶校尉,暂时让刘德执掌。你不在长安时,刘德便暂代司隶校尉。你回来时,便仍是司隶校尉。还有,朕与你一年时间,与朕把绣衣使者,彻底拿下来。」

「喏!」

刘进眼珠子一转,似有所悟。

他还不清楚汉帝究竟要做什麽。

但他却知道一点,汉帝要对江充动手了。

「进,你不生气吗?」

「生气?」

汉帝笑道:「绣衣,可没有什麽好名声。

你可知,若你接掌了绣衣,日后想要从汝父手中继任皇位,怕是会有很多人反对。」

「这事啊,等我从大人手里接过皇位,已是一二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反对我的人,怕到了那个时候,应该都已经不在世了吧。」

刘进笑的很自然。

却让汉帝的眼中,异彩闪烁。

他明白了刘进的意思。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有如此魄力,才能坐稳皇位。

「如此,就这麽说定了。」

汉帝脸上笑容隐去,沉声道:「这几日在家里准备一下,三日之后启程。」

「遵旨!

刘进和汉帝,在井干楼里聊了很久。

从英豪,聊到了理想,从理想,聊到了开疆扩土,从开疆扩土,又聊起了人生大事。

刘进临走时,汉帝突然问了他一句。

「进,我看你对东瀛岛极有兴趣,何也?『

刘进沉默了片刻,决定如实回答。

「祖父,那东瀛岛上,有我们感兴趣的东西。』

「什麽?」

「黄金,还有白银。」

汉帝,眸光一闪。

「所以你想要如何?」

「孙儿想拿下整个朝鲜,而后自朝鲜,暗中资助不弥部落,令其掌控九州岛。而后由九州岛为跳板,进入本州岛,一路北伐,彻底拿下东瀛岛,将之纳入汉室江山。」

「所以——」

「孙儿需要找善于水战者。」

「可有人选?」

「尚未找到·—·——-之前曾有人与孙儿推荐了按道侯。

但后来孙儿考虑一下,按道侯年事已高,怕是难以承受水上颠簸,需另谋他入。

「去请教你四叔。」

「四叔?」

「他上个月已返回广陵郡。别小看了他,你四叔虽是个优柔寡断之人,但在广陵郡,却着实打了几次漂亮的水战。他手底下,说不定有你需要的人。你若是求教,他定然不吝指点。」

「孙儿受教!」

刘进,退出井干楼。

他倒是没想到,刘胥居然有丰富的水战经验。

可惜他已经返回广陵,要不然天亮之后,他就会前去拜访。

就这样,回到家中之后,刘进就开始着手准备。

翌日,张千秋前来。

那是个年过四旬,看上去温文尔雅的中年人。

刘进与他交谈了一个下午,便确定了此人确有真才实学。

只可惜,在历史上他没有发挥的机会。

汉帝年迈,特别是在发布了轮胎罪己诏之后,对于政事便不再勤勉。

到汉昭帝刘弗陵时,又因为刘弗陵登基时尚年幼,朝政几乎是被四位辅政大臣一手掌控,也未能得到发掘。真正出现在史书里,是在汉宣帝时期,将之诏复家。

只可惜那个时候,张千秋已近七十岁,更没有施展才华的空间。

刘进在和张千秋交谈过后,便把他留在了身边。

他四十一。

正是风华正茂,机智成熟的年纪。

他为刘进分析了目前的状况。

其实,刘进有点尴尬。

汉帝,仍雄心不灭。

太子虽地位稳固,却在短期之内,难以继位。

他还要等!

连太子都得等着,那麽作为皇太孙的刘进,也得继续等。

所以,刘进要先建立功业。

而后在朝堂上,拥有话语权。

也唯有如此,当太子登基时,刘进才能稳固地位。

张千秋以太子为例子,与刘进说了很多太子再过去这些年来,所犯下的错误。

没错,董仲舒提出了独尊儒术,废百家的建议。

可事实上,汉帝压根就不CARE他的建议。

汉帝只是借用儒术的皮,而内里还是法家的一套理论。

所谓外儒内法。

可太子呢,却只看到了汉帝好像在提升儒的地位,却没有发现,儒并未占居大统。

于是便急匆匆抛弃了法家的学说,一心投入儒家学派。

如此,和汉帝便产生了理念上的冲突。

「那张先生的意思,是要我接手儒家理论?」

张千秋却笑着摇了摇头。

「儒也好,法也罢,都只是手段,求的是政通令和,天下太平。陛下之所以提升儒的地位,不是他理论有多好,而是一种需求。他需要用儒的理论,让天下人遵守仁效之说。而后又用法家理论,对儒进行制约,以达到一种平衡的效果。

没有儒,会有黄老。

没有黄老,会有名家——·—

儒,并非不可取代。要用他的理论来教化百姓,提升百姓的道德,但同时也要用法,来压制儒的发展,不可使其一家独大。而太子的选择,恰恰就违背了这一点。」

说穿了,三个字:帝王术。

儒也好,法也罢,甚至诸子百家学说,乃至后世这个主义,那个理论,说到底都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

哪有什麽持续的伟大?

也许刚开始的确如此,但之后便只有利益。

刘进好列也是受过痘印薰陶过的人。

张千秋一说,他就明白了。

他要做的,是在接下来的岁月中,寻找一种平衡的办法。

三日后,刘进离开了长安。

李姝和王翁须,都哭哭啼啼,有点无法接受。

特别是李姝,再有四个月就要生产了。

王翁须大概要晚两个月。

刘进使出了浑身解数,向二女保证,一定会在她们生产前赶回长安,才算是让她们平静下来。

随后,他带着杜延年丶王翁孺和张千秋,直奔奉明。

在奉明停留了五日。

与七部司马设计了接下来的训练内容。

虎豹营骑随行,但训练不能停止。

从奉明到平舆的路上,他们将迎来一段毕生难忘的训练。

五日之后,汉帝命人送来节杖丶虎符和斧钺,责令刘进立刻开拔。

次日,虎豹营骑三千兵马,浩浩荡荡离开了军营,朝雒阳行进。

两日后,刘进抵达阳。

在雒阳进行了短暂休整之后,再次开拔。

原本,一切都很平静。

哪怕是刘进前往平舆巡视,也没有引起朝堂上太大的关注。

可是,就在刘进从阳开拔当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从长安传来。

年仅三岁的汉帝幼子刘弗陵,因感染风寒,于桂宫。

三岁的刘弗陵病故,对于文武百官而言,只是一个很平常,很普通的消息。

因为刘弗陵的年纪太小了。

之前,有传闻说,汉帝对他极为宠爱,甚至因为他,对太子产生了废立之心。

可并没有人当真。

甚至,见过刘弗陵的人很少。

哪怕是刘进,对刘弗陵的印象,也只是白白胖胖的瓷娃娃而已。

可现在,刘弗陵死了。

继汉宣帝之后,昭宣之治的另一位主角,也将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消失。

刘进得到消息之后,呆愣了很久。

他甚至有一种莫名的庆幸。

他,离开了长安。

离开了那个到处都是漩涡的是非之地。

病故?

刘进不太相信。

给刘进的感觉,汉帝似乎有点不想再继续在这件事情上纠结下去,于是快刀斩乱麻。

之前,就有风声说,刘弗陵感染了风寒。

但当时刘进并未在意。

如今细思,怕这一切都是汉帝提前埋下的伏笔。

刘弗陵死了。

下一个,是谁?

赵夫人?

还是江充?

亦或者,是河间王刘庆?

刘进不太确定。

但他确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汉帝,果真如史书中所记载的那样,心狠手辣,杀戈果断。

原以为,巫蛊风云将要再起。

但现在看来,江充的作为,并未使太子身陷漩涡之中,而是把他自己,推向无尽深渊。

「主公,该动身了!」

冯奉世催马来到了刘进身边,低声提醒道。

刘进收回了目光。

他深吸一口气,展颜笑道:「子明,你说咱们此次去平舆,会遇到什麽有趣的事情?」

「这个,末将怕是不好揣测。」

「呵呵呵,我觉得,一定会很有意思。」

他一带缰绳。

跨下赤兔马,马打盘旋,在原地打了个转。

身后,十三朝古都在黎明曙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雄壮。

与长安相比,雒阳小了些,也破旧了些。

但刘进有一种直觉,未来他和阳的故事,怕未必会比长安少。

不过,那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在接下来的行程里,又将会遭遇什麽故事呢?

有趣!

刘进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感受。

他一催下马,大声道:「子明,咱们比试一下,看谁的马快。」

赤兔,长嘶。

疾驰而去。

冯奉世在后面大声喊道:「主公,你要赖!」

笑声,远远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