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未来的数十年(2 / 2)

「得知魏王回来了,长乐公主命奴婢送来了甑糕。」

李泰接过这碗甑糕,问道:「她们人呢?」

「为皇太后的大寿装点宫内宫外,恐怕不能来见魏王。」

「无妨。」

李泰吃了一口甑糕笑着道:「这两年在外走动,的确很久没有吃关中的甑糕了。」

这碗甑糕让魏王吃得很开怀,满满当当的一碗甑糕都被吃完了。

李承乾也看完了狄仁杰的书信,是狄仁杰发现了有人在跟踪为宫中采买的货物的宫人,已被京兆府的不良人拿下了,货物的采买一切都很安全。

狄仁杰是个灵醒的孩子,他的奏章说了有关石料的事,说明他多半已经猜测到了一些,烟花的事他该是想到了一二。

可那又如何,相较担心狄仁杰能否猜测到烟花的成因,李承乾更担忧稚奴能否造出会转的轮子。

李泰搁下碗,询问道:「皇兄,朝中如何?」

李承乾道:「朝中挺好的,小问题挺多,一件件事慢慢来,父皇时常教导朕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地走,不要急于求成。」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李泰颔首。

身为大哥,李承乾也很愿意与弟弟妹妹说朝中的情况,其实这些事也不用自己说,李泰只要有心去问,他就能知道一清二楚。

现在的朝堂就是这样,就连长安城的坊民都能谈一谈朝中的政事,丝毫不避讳。

李承乾身为皇帝,希望全天下的人能够参与到社稷的建设之中,只要秉持着为人为民的治理方略,站在绝对的大多数人的立场上。

史书上的事迹都是波澜壮阔的,一句话写尽了数百年的光阴。

相较于史书的记载,放眼眼前,也就是当下……时光是一天天过的,人是一年年长大的,路是要一步一个脚印走的。

武德年间,大唐刚立足关中的时候,那时候爷爷还在位,想要实行前隋的制度,可前隋的三师三公五省,显得太过庞杂,之后就简化成了三省六部。

有了三省六部之后,朝中职权进行了简化,各部的立场与职责也更清晰了。

到了贞观年间,尚书省一度废弛,慢慢形成了以中书省,门下省与六部,两省六部为核心的架构。

而到了现在,实行新政,推行改革,淘汰冗职……如今的朝堂中,门下省已失去了职能并入了秘书监,所施行的便是一个中书省与六部,就此一省六部,足矣。

官吏更多了,官邸却更少了。

随着中书侍郎的增加,整个中书省的权力更加分散,越来越多地事需要各方表决才能做决定。

他们总说现在的朝堂很好,可李承乾觉得依旧不完整,在人们不改变封建核心利益观念前提下,任何的努力都显得很无力。

身为皇帝,李承乾需要一次次地去强调以人为主的治理理念,为人为民的方针,反覆强调,反覆践行。

才会有御史台每年都会查到一些不好的事,不好的人,一次次地从严处理。

因此要兴利除弊,整顿吏治,抑制权贵,发展生产,摒弃当年门阀世家以及土地兼并的旧风气。

以生产发展为第一要领,加强创造能力与建设能力,就如当年关中建设作坊一样,提高生产力,哪怕没有条件,也要创造生产工具创造条件,将生产力再提高一截。

这是极其迫切的需求,也是当下时代最重要的任务。

因为在土地保有量不变的情况,人口却在极速地增加,随着人口的增加,生活的物质基础所需就会更多。

农业是重中之重,人们需要更多的土地种粮食,其次是制造业,生产建设,再其次是商业与贸易。

坐在皇位上久了,李承乾比以往更注重这个过程中带来的影响,这个影响能够改变多少人,能够影响多少人,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这天下与社稷说好也不算太好,说坏也不是太坏,大概就是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一路上走得磕磕绊绊的。

社稷发展,经济先行,葱岭拿下之后,大唐掌握了丝绸之路的全段,光是沿线收取市税,加快货物的倾销,金银正在不断地涌入长安城。

因为只有在长安才能读到最多的书,只有在长安才能买到最漂亮的锦缎,只有在长安才能喝到最好的酒水,见到最好的人。

所以,不论外面的人有多少金银,在货物的流动下,天下的银钱都会流向贸易的终点,也就是长安城。

现今的朝中很富裕,富裕得有些不像话,朝中再也不用担心为了治理社稷缺少银钱,反倒是需要担心花了再多的银钱,都没有将事做好。

皇兄说了许多,李泰听了许久,大唐对未来的方向还是很清晰,人们对未来也有十分充足的信心。

魏王与陛下谈了很久,直到陛下要去批阅奏章了,魏王这才离开。

后来又有消息传来,说是魏王去了晋王府,将晋王斥责了一顿。

李承乾坐在凌烟阁内,明亮的烛台照亮了一幅幅的画像,听到有脚步踩在木制台阶上的脚步声,抬眼见到了跟随宁儿而来的小兕子。

她手里拿着一份地契道:「皇兄,这太贵重了。」

李承乾坐下来,笑道:「你收着吧。」

「可这……妹妹不敢收。」

「老君山就是你的公主封地,有何不好。」

「可这是整座老君山。」

李承乾揣着手,抬首望着外面的星辰道:「收着吧,哪怕你不去老君山,那也是晋阳公主的封地,朕送去的旨意不收回。」

小兕子又将地契收了回来,她又道:「李道长很久没有来信了。」

细想之下,李淳风道长的确有三年没有来信了,李承乾低声道:「李道长对我们李家有恩情。」

小兕子狐疑地看了眼皇兄的笑容,也不知道皇兄所言的恩情是何意思,以前跟着李道长学习星相,也没听李道长说他欠皇兄人情。

让宁儿先带着小兕子去休息,李承乾点燃这里的香烛,向这里的诸多画像行礼,低声道:「诸位,我也不知道将来的天下是好是坏,也不知道现在做的事,是对还是错,其实我也习惯了,现在的人们有如此热情有什麽不好的呢?」

「难道未来还会更差吗?我觉得应该会更好的,至少人们都知道有一种新的社稷理念,这种社稷理念能让家国迅速强大起来,能让更多的人得到该有的利益,我可能真的做不到让土地兼并消失。」

「再者说,土地兼并是千百年来的弊病,凭大唐这一朝能够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吗?我自认做不到,也达不成这个目的,我还能做什麽呢?」李承乾揣着手独自一人站在凌烟阁,来回走动,带着思索之色,忽然停下脚步,道:「我应该想可以想办法遏制土地兼并,我的手段其实很简单,但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将来我要提高生产力,这会是以后数十年,最重要的一件事。」

李承乾将手中的香插在香炉上,向着凌烟阁诸多画像行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