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悬挂舆图讲解作战方略的模式,自从上次征蜀之时就开始普遍采用了,更是在枢密院中成了议论军略时的标准流程。
和逌丶夏侯惠二人将架子安放好了之后,立在堂中墙角中并不动弹。满宠见皇帝没有赶他们二人出去的意思,向前两步走到舆图前解说道:
「以道路而论,攻辽东的道路共有两条。」
「其一为卢龙道。」
「昔日武帝远征乌桓之时,走的就是卢龙道。由本地士人田畴作为向导,出卢龙塞向北丶经平冈而至柳城。」
「其二为傍海道。」
「傍海道临近海滨,河流沼泽纵横交错,往往因水大而难行。武帝征乌桓之时,就因七月大雨而未能成行,转而去走卢龙道。」
曹睿点头:「卢龙道与傍海道各有优劣,诸卿大都是国家老臣了,这些旧事也应清楚。」
「卢龙道从陆地而行,道路蜿蜒而又苦寒。武帝当年虽然走卢龙道大破乌桓,可因寒冷少粮减员颇多,甚至常常思之而后怕。」
「傍海道临近海边,路途更近丶却易因水害而遇危险。」
曹睿轻咳一声:「满将军先说吧,枢密院想走哪一条路?」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满宠拱手一礼:「臣与司空丶枢密院共论,应走傍海道!」
曹睿抬眼看向满宠:「为何?」
满宠道:「臣等以为王师远攻公孙渊,兵力丶战力皆强于敌,最需考虑的乃是粮草后勤。」
「陛下从代郡来燕郡,随行大军共计步骑三万九千。此前枢密院依照陛下诏令,发冀州各郡徵兵汇集蓟县。方才夏侯将军已经与臣表明,蓟县可用军力有外军三千丶州郡兵一万四千人,共计一万七千步卒。」
「大军共计五万六千,若从卢龙道走,翻山越岭水草难寻,届时粮草无以为继!如若走傍海道,粮草后勤可以有漕运丶海运船只为继,并不担忧后勤问题。」
曹睿淡定问道:「所以你们都是从后勤来说的了?公孙渊兵力如何?」
满宠道:「此等消息臣是从刘将军处得知。还请刘将军为陛下分说。」
刘晔这是第一次被人称作刘将军,起身朝着皇帝躬身一礼,又微微向满宠拱手致意:
「禀陛下,臣此前与中领军毌丘仲恭通往辽东,曾经几乎策动公孙恭归顺,后因公孙渊囚叔反叛而作罢。」
「公孙恭此人素来对大魏恭顺。以公孙恭之言,辽东公孙氏有兵三万,其中骑兵五千丶步卒两万五千。若临战事,臣预计还能再临时增兵二到三万。」
曹睿问道:「都是公孙恭说的?」
刘晔答道:「公孙恭只与臣说了彼时军力,而可增兵二到三万的说法,是臣因其百姓民力衡量得来。」
曹睿微微颔首:「三万步骑,倒也是可以同朕比划一下了。」
「诸卿都同意走傍海道吗?」
刘晔还未坐下,当即脱口而出:「陛下,臣以为也当选一部从卢龙道行进!」
皇帝与帐中群臣倒还没觉得如何,一旁的满宠却微微眯起了眼睛。
方才军议开始之前,满宠就曾与刘晔通过气。刘晔为幽州刺史丶又是新任的度辽将军,满宠在将枢密院的安排分说一番后,刘晔当时尽皆表示赞同,并未提出任何其他意见。
可当下,在陛下面前的军议中,刘晔却突然表示可以考虑卢龙道了。是他新想出来的,还是早就预谋丶而没有与自己分说?(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