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意见分歧(1 / 2)

曹睿与众臣一同骑马入城,刘晔的位次紧随在了司马懿与满宠的后面,尚在其他几名侍中之前。

对于刘晔此人,曹睿历来的评价已经很透澈了,今日之举不过进一步加深了对他的认知。

刘晔智谋过人,朝堂策略与临阵谋划总有惊鸿一瞥般的见解,是个治国献策的大才。

但从性格上来说,刘晔的缺陷也很明显:谄媚丶邀宠。而这两个缺点又能总结成一个,那就是意图君王重视与专用于己,并且为此屡屡揣摩圣意。

在这种世家大族盘根错节的时代,刘晔这种不唯名丶不唯亲丶只唯上的聪明人,正应该大用特用。

身为皇帝,忠诚朴实的老实臣子要用,拼命追求『进步』的聪明臣子更要用。水清水浊不可偏废,总有他们各自适合的用处。

天下事不是皇帝一人做得完的,权力当然要分给别人。给刘晔这种宠臣能臣,总比先帝时的鲍勋丶栈潜进言犯上之人要可爱多了。

入了昌平城后,曹睿一刻未停,直接召众臣一同议事。

满宠丶司马懿两名阁臣,徐庶丶裴潜丶卢毓三名侍中,度辽将军兼幽州刺史刘晔丶护乌桓将军田豫丶安北将军夏侯献,共计八人在此。

剩下一名侍中辛毗,早已被曹睿下令留在了渔阳郡东南的要害之地泉州,统筹负责内河漕运与海船运粮和物资之事。

早在征蜀之时就在长安负责粮草后勤的辛毗,也任劳任怨的接下了自己这一新职,并且丝毫没有怨言。

辛毗忠谨尽心而又行事果决,最适合在后方为大军统筹。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这种关键的工作职能可不是随便一个刺史就能替代的,曹睿当下还舍不得将辛毗外放。

曹睿扫视一圈堂中众人,沉声说道:「朕年初从洛阳启程,经许昌丶邺城丶雁门丶代郡而至燕郡,诸多分派诸多谋划,皆是为了辽东一事。」

「西阁,为诸卿陈说一番军略。」

满宠闻言起身,朝着曹睿拱手一礼,而后转向众人朗声说道:「诸位,辽东一地自公孙度之时,历经公孙康丶公孙恭二人,如今被公孙渊篡领。」

「其地偏远而民狭,公孙渊有妄图割据之志却无治理统辖之略。以枢密院总论,公孙渊不过是一个小一号的隗嚣罢了。」

曹睿微微点头:「隗嚣之事诸卿都很熟悉了。此前汉光武之世,隗嚣据陇右而妄图割据称尊,终被汉光武率诸将所平。」

满宠接着皇帝的话头说道:「隗嚣归顺光武反覆又叛,凭藉位置偏远屡次阻断光武大军。」

「以汉光武征隗嚣之功过来论,应当以迅雷之威催破敌军,割其首级献于太庙,一次而竟全功,切不可反覆征战,被敌军以偏远之地消耗军资。」

曹睿道:「西阁之言,朕深以为然。辽东郡距离洛阳四千里,朕年后从洛阳出发,行近百日方到燕郡。」

「这麽远的路,朕来走一次也就够了。」说着说着,曹睿笑道:「诸卿没人想让朕再走一次远路吧?」

众人尽皆发声大笑。

司马懿拱手道:「陛下圣明,辽东公孙渊并无军略武略,篡居主位人神共愤,不识大略体统。」

「他的死期到了。」

曹睿也笑着应道:「我们君臣在昌平城里说着公孙渊如何如何,说不得他在襄平城里,还与辽东臣民说朕如何妄心呢。」

「战略上要乐观,具体行军作战的战术,却是万万大意不得的。」

满宠拱手应道:「陛下所言极是。臣请以军力丶道路丶后勤三个方面来论。」

曹睿道:「满将军且说。」

满宠朝门外招了招手,和逌与夏侯惠两人抬着一个随军带着的架子,上面挂着的一张长长的白色绢帛,其上勾勒出了从蓟县到辽东的广大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