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更简单了。
抛开吴年的威望、信誉不说。
只看吴年这语气、神态,李阳、章敏这两个见多识广的儒者,便知道这是真的。
“将军为什么要这么做?”
三人对视了一眼,又在心中沉吟了许久后,李阳才拱手说道。
“我觉得儒家是好的,但缺了一点什么。
嗯。
怎么说呢。
空泛了一点。”
“而且,随着时间的变化,随着时局的改变。
春秋时期的经典,未必适合现在。”
“还有一点。
儒家的经典是用文言文写的。
当时竹简贵,所以人们咬文嚼字。
可苦了后人了。
人们根据圣人、先贤留下的经典,一句话可以有无数的解释。”
“聪明人穷尽一生,也不能读懂经典。
所谓的科举,就是从这些经典之中,摘取一段话,几个字。
做题目。”
“读书人高中之后,可能连柴米油盐贵都不懂。
这有什么意义呢?”
吴年摇摇头,说道。
李阳、刘成、章敏一起皱起了眉头。
吴年说的对,这就是现在读书人的状况。
穷极一生,耗尽心力,都在这些经典之中兜兜转转。
都说,自古英雄都解诗。
将军虽然是行伍出身,是个武将。
但是看问题,很透彻。
“将军说的对。
但是经典教会了读书人。
为人处世的道理,治世的办法。
齐家治国平天下。”
李阳深呼吸了一口气,沉声说道。
“这我不否认。
儒家经典,是立起了读书人的脊梁。
这方面,我也与刘大人讨论过。
比如说楚国现在的世道很乱,但总有好官的。
比如之前的辽东总督吴景。
还有你们诸位。
有人在这黑暗的世道,奋力挣扎前行,想改变什么。”
“有人独善其身,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
“我不信鬼神。
但我不否认。
儒教、佛教、道家,三教合一。
树立起了我们汉人的精神世界,道德。”
“但是道德不能当饭吃。
我听说有的读书人高中之后,下放到地方。
什么都不懂,被地方上的小吏联合起来,给架空了。”
“也有读书人什么都不懂。
聘请绍兴师爷,专门打理衙门内的事情。”
“这些读书人有什么用呢?律法,可以办案。
史书,可以以史为鉴,知兴亡。
算学,可以锻炼智力,能看懂账本。
这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不学?”
“读书。
不能读死书。
读书人不能是废物,而是要做一个有用的读书人。”
“有一句话我送给你们,也由你们代为转达给专门为了这件事情而来江县的读书人。”
“真正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应该【为炎汉崛起而读书】。”
“还有一句话。
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
何愁炎汉不昌盛?”
“我创办国子监、孙子监。
不是学的楚国。
而是有我自己的理想。”
“最后。
我的态度,也非常的强硬。”
“我给读书人改变的机会。
如果他们不改变。
那终将被我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