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国务会议争论之中(2 / 2)

领导说到这里,仿佛有感而发,轻声道:“在战争年代,老区人民付出良多,他们抛家舍业,几乎全民拥军,部队打到哪,百姓运送物资的小车就推到哪。”

“红嫂们为了架桥,大冬天跳进冰冷河水,她们以瘦弱的身躯,扛着门板架成1座桥。”

“战士们等于是踏着红嫂们肩膀,渡河冲向了战争焦灼的最前线。”

“你们可能不太清楚,当初渡河的战士就有我……”

“那个炮火连天的战场,河里时时有炸弹响起,炸起几米高的水柱,砸在架桥红嫂的身上。”

“当时的我,眼含着热泪,我和许多战士1样迟疑,不忍心踏上她们的肩膀。”

“但是同志们,你们知道红嫂怎么说吗?”

“那是1位很年轻的姑娘,她当时的年轻不1定比我大,她扛着门板,站在冰冷的河水中,她眼神坚毅,吃力的咬牙硬撑着……”

“我永远忘不了她的眼神,也永远忘不了她的那句话。”

“小同志,为了新中国的胜利,别耽搁,过桥,我们,撑得住。”

这位领导说着,眼眶分明湿润,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几十年,但他似乎又回到了曾经的年代。

他看着会议室众人,语气有浓浓的感伤:“战争赢了,国家建立了,然而当初那些架桥的红嫂,她们很多人都落下了治不好的病。”

“由于长时间站在冰冷的河水中,她们受寒失去了生育的能力,女人1辈子无法生孩子,大家想想那是怎样的痛苦?”

“可是,红嫂们从未抱怨过。”

“老区人民,也从未抱怨过。”

“明明他们的功绩那么大,但他们从不想国家抱怨,甚至当国家做出不在那里重大投资的决定时,老区人民仅仅是叹息1声就默默选择了接受。”

“同志们,国家对那片土地有愧啊。”

这位领导说到这里,轻轻擦了1下眼角。

他继续又道:“60年代的时候,老区人民实在撑不住了,穷困情况太严重,终于向国家张了1回口。”

“那个拖拉机厂,当初就是我审批的。”

“那是1群老革命老红军,有的拄着拐杖有的被人抬着,他们来了京城,但却不吵不闹。”

“甚至在他们拿出申请书的时候,语气里竟然有1种惭愧似的不安。”

“他们小心翼翼的,十分忐忑的,底气十分不足的问,可以给沂城市1个项目吗?”

“同志们,你们没经历过那次的场景。”

“我们看着那些老红军,老区人民,看着他们满脸的沧桑,看着他们眼中的渴望和期待。

没办法拒绝啊,谁能忍心拒绝?”

“刚才工业部的刘部长说,那次的审批没有任何争论,不错,确实没有争论。”

“当天接受申请,当天予以审批,并且是由国家拨款,给沂城市建立了拖拉机厂。”

“其实众所周知,拖拉机厂算不上重工项目,但我们当时出于愧疚心里,所以给的批文是重大工业型。”

这位领导叹了口气,目光看向会议众人,缓缓道:“今天,老区人民第2次向国家开口了。”

“但他们的所求不多,人家甚至没申请重新立项,仅仅是借用原有的重工项目,重新注资进行改制而已。”

“老区人民是如此善良,不愿意给国家添麻烦,那么我们能否扪心自问,我们对于老区人民做的够好吗?”

“同志们,我正式表达自己的态度吧。”

“关于沂城市的这个项目,我无论如何也要支持,并且,极力支持。”

第3票,赞成。

这可是国务级别的委员,他的1票有着很大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