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章 伴读101(2 / 2)

[东汉]我有母后 星辉映川 11485 字 12个月前

刘隆拿到试卷,扫了一眼,然后低头做起来。

马融在室内走动巡视,看到梁不疑和刘翼的试卷连连点头,路过阴泰和郭盛时眉头微微皱起,走到耿晔面前眉毛都拧成毛毛虫,最后到兜楼储案前时,他伸手将兜楼储的试卷调转过来。

兜楼储的试卷拿翻了!

连汉话都说不利索的兜楼储浑身烧起来,脸一阵红一阵白,周围传来不知是谁的窃笑声。

马融轻咳一声,坐下,取过兜楼储的笔在试卷下写下“兜楼储”三个字,然而冲兜楼储微笑,低声道:“这是你的名字。”

马融起身又开始巡视,半个时辰后,收了卷子,宣布下课,然后就离开了。

阴泰起身来到刘隆的身边,行完礼,问道:“圣上,我们每日都要考试吗?”听到考试,其他踌躇的几人也纷纷围过来。

阴泰十分自得自己提起的话题,以考试打开话题,不仅不突兀,还能迅速拉进和圣上的距离。

刘隆抬头,只见几个少年围在案边,仰得脖子看人不舒服,遂道:“你们都坐下。”

“谢圣上。”几人连忙围坐在刘隆身边,有意无意地把兜楼储挤在外面。

刘隆见状,对阴泰和刘翼说道:“表兄堂兄,你们往外挪一挪,给兜楼储空个位置。从今往后,咱们要一起读书习字。”

被叫表兄的阴泰一面往外挪位置,一面笑道:“不敢当圣上一声表兄。”刘翼也道君臣有别。

刘隆见兜楼储坐下来,冲他点了下头,再看向众人道:“咱们一起进学,不必多礼。马师傅和许师傅都是学识渊博之人,讲课很有意思,不经常考试,但布置作业。”

阴泰哀嚎一声,倒在郭盛的身上,道:“还有作业。”

郭盛抿着嘴问:“作业多吗?”

刘隆肯定地点点头,道:“他们会在课上提问,看你回答的情况就能判断你学没学。”

郭盛闻言也哀嚎不已。他和阴泰其实都不想来,但他们的父母都积极地很。族中比他们聪明好学的人有很多,但偏偏他俩被选中了。

邓绥深藏功与名。刘隆年幼,和他一样大的孩子大部分是一团孩子气,邓绥只好将年龄拔高,选一些懂事的少年。

但这些少年的学习进度比刘隆快,因此邓绥选了两个学渣,以免刘隆学业落后,打击了积极性。

梁不疑问:“还有个窦师傅,听说也是大儒。”梁不疑喜好经学,手不释卷,如今能跟着大儒学习,心中十分高兴。

刘隆道:“朕未上过他的课。”

刘翼道:“我听闻,这几位师傅都是极好的朋友。”

阴泰惊呼道:“那岂不是一份作业不能交两次了?”

阴泰说完,看见众人的目光都盯着他,疑惑道:“你们都没这样做过?随便改一改,就可以当成一份新的作业。”

刘隆听到这熟悉的操作,不禁笑起来。

郭盛给了阴泰一个肘击,提醒道:“别乱说话,小心师傅罚你写大字。”

刘翼疑惑:“罚写大字?这不是三五岁时老师的惩罚手段吗?”

一直没说话的耿晔突然插嘴道:“不是啊,前几天我就被罚了大字。”

梁不疑道:“我前些天因为背错一个字,罚了抄书,一整本书,手都要抄断了。”

刘隆神情愉悦地听着众人说话,目光落到局促不安想要说话但一直插不上嘴的兜楼储身上,问道:“兜楼储,你想说什么?”

众人听到刘隆发话都听了下来,看向兜楼储。兜楼储紧张道:“圣上,我……我可以……不交作业吗?我不识字。”

众人:……

刘隆道:“兜楼储,你不必担心,师傅们会因材施教。除了文化课,我们还有骑射课。朕听闻南匈奴人都是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想必你的骑射不错。”

考虑到兜楼储的汉话水平,刘隆说得很慢。兜楼储听到骑射,眼睛瞬间亮起来,拍着胸脯道:“我骑射可好啦。”

耿晔闻言不服气道:“我也从小开始学骑马,骑射也很好。”

阴泰起哄道:“到时候你们试试,我听说耿晔你族伯把南匈奴打败了,你俩再比划比划,我们到时看看谁最厉害。”

耿晔挺了挺胸脯,看了眼兜楼储,兜楼储面红耳赤,手脚难安。

刘隆道:“南单于迷途知返重新归汉,守卫大汉边疆,仍是大汉诸侯王。单于与耿太守乃是同僚,又同为大汉子民。兜楼储和耿晔,你们以后切磋可以,但不可轻贱对方。”

耿晔和兜楼储道:“遵命,圣上。”

阴泰闻言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讪讪道:“我心直口快,不是那个意思。”

刘隆道:“以后不要说这些惹人误会的话了。”阴泰连忙应了。

刘翼见气氛冷淡了许多,于是说起试卷的内容,询问他人做的怎么样。梁不疑自信满满地和刘翼对答案,刘隆时不时地说上几句,其他人完全不想现在对答案。

几人正说着话,许慎过来上课,众人散了回到自己的位上。

吃完午饭,众人跟着虎贲中郎将去校场学习骑射。现在已经是寒冬腊月,午后阳光明媚,天气暖和。

刘隆人小筋骨柔弱,骑射师傅只教了他如何射箭,耿晔和兜楼储骑射根本不用教,而其他人则被将士训练地精疲力尽。

阴泰心中被选上的自得和兴奋被后悔代替,这伴读是真学真练啊。阴泰还以为是替陛下挨手板而已,没想到自己竟然也要学习啊。

未时末,骑射课结束了,耿晔和兜楼储似乎还有余力,刘隆运动量少,但其他人都累坏了。

刘隆回到

崇德殿前殿,先把今日的课业做完,然后去了后殿。母后召见大臣时,他就坐在一边旁听;母后伏案处理公务时,他就在旁边温书。

今日是刘隆第一天见新同学,邓绥见他回来,问了他在学堂的情况。刘隆一一答了,笑道:“多几个人一起学习,倒是挺有意思的。表兄和郭盛活泼,堂兄和梁不疑好学,耿晔和兜楼储擅骑射,学堂里比往日要热闹许多。”

邓绥笑道:“阴泰那小儿素来调皮,又被妹妹娇惯坏了。他若扰乱课堂,我把他撵回家。”

刘隆笑起来道:“不至于,不至于。”

邓绥又提醒他道:“兜楼储是匈奴侍子,不要过分看重他而忽视他人,免得伤了诸侯大臣的心。”刘隆点头:“我心里记着呢。”

临近年终,朝廷的赋税户册汇总已经做好。今年发生了很多事情,从年初的两线开战、到六州蝗灾,再到益州地震……东汉像渡劫似的又渡过了一年。

邓绥把赋税册子递给刘隆让他看。刘隆先翻到最后一页,看到上面的数字,惊呼道:“今年的收入竟然比去年还多。”

邓绥笑着给他解释道:“今年水旱比去年少一些,蝗虫虽然造成一些损失,但应对得当,没对秋收造成太大的损害。少府在各地经商的收入逐年增加,因此看起来比去年还多。”

刘隆十分欣慰,但凡老天给了好脸,百姓的生活就能好上很多。

“我不求明年能风调雨顺,但求比今年好上一些。”刘隆祈祷道。

邓绥附和道:“一定会好的。”

但是,母子俩的期望并没有被上天听到。

新年的正月里,雒阳发生日食,众人皆恐。又有郡国传来急报,有十郡发生地震,而且是强地震,似乎在验证日食这个不祥之兆。

刘隆不畏惧日食,但朝臣们畏惧。日食在他们看来,是比水旱更严重的灾异,即使皇太后不喜言灾异,大臣们依然上书皇太后,请下罪己诏。

邓绥不愿意下罪己诏,皇帝年幼,现在执政的是她自己。若下了罪己诏,岂不是给这些大臣把柄?

于是,从刘隆即位之日起就开始录尚书事的太尉张禹被推了出来,步入同僚徐防等人的后尘,因灾异免职。光禄勋李脩接替太尉一职,但并未加封录尚书事。

张禹品性忠厚清廉,任职期间处理政务勤勉,做事恪尽职守,虽无大功,亦无大过。

张禹听到诏令之后,叹息一口声,这两年他身子一直不好,虽然想等到圣上亲政,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之前上了几封请求回乡的奏表都被驳回,继续担任太尉。

张禹现在却被皇太后下诏因灾异免职,心中五味杂陈,在离开之前他请求见皇帝一面,虽然可能知道这个请求会被拒绝,但他依然请求了。

出于张禹的意料,皇太后邓绥答应了他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