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大朝会(3)(2 / 2)

“任免几个臣子,朕还有这个权力吧。”

赵竑不动声色,轻轻摆了摆手。

“宣他们进来吧。”

十几个臣子进来,惴惴不安,在御桌前站立。

“诸卿,大宋拓殖海外,国家正是用人之际,因此,朕有旨意,要传于诸卿。望诸卿兢兢业业,为朝廷分忧。”

赵竑直奔主题,示意了一下,董宋臣拿着圣旨,开始叫了起来。

“大理寺少卿史宣之、殿中侍御史李鸣复、吏部侍郎吴渊、工部侍郎史岩之、虞部外侍郎李浩、水部侍郎薛淼、御史吴复、史如卿等16人听旨!”

“臣听旨!”

“臣听旨!”

史宣之等人纷纷跪下,人人都是惊疑。

他们一行人,这是要被发配海外了吗?

“国家拓殖海外,诸事繁杂,干才匮缺,急需能吏奔赴海外,为国分忧。”

董宋臣看了一眼地上跪着的一干心神不宁的大臣们,继续读了下去。

“诏曰:澳洲草创,百废待兴,原大理寺少卿史宣之忠厚勤勉,器度端凝,姿识明敏,加封为澳洲安抚副使,主管屯田一事,秩禄仍旧!”

董宋臣读完第一份圣旨,史宣之面如土色,颤抖着手接过圣旨。

“臣领旨谢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要么致仕回家,要么就要去海外不毛之地自生自灭了。

自生自灭都不行,还得好好干,不然的话,早晚会被贬职,颗粒无收。

“诏曰:非洲运河开掘,千头万绪,人手短缺,着调虞部外侍郎李浩、水部郎中薛淼,辅助运河开掘一事,秩禄仍旧!”

虞部外侍郎李浩和水部侍郎薛淼面面相觑,一起领旨谢恩。

非洲,那个鬼地方,万里之遥,炎热无比,不知道还能不能活着回来。

“李浩、薛淼,记得勤勉尽责,做好分内之事。非洲之事,大约三四年就可功成。等两河恢复了,黄河还要改道,到时候还需要你们回国分忧。诸卿保重吧。”

赵竑温声加了一句。

不能都是打击,还要给他们希望。

接下来,殿中侍御史李鸣复、工部侍郎史岩之、吏部侍郎吴渊、御史吴复、史如卿一一领旨,心思各异。

殿中侍御史李鸣复,运气好些,调往流求,担任转运使。这可能和他年龄大有关。

吏部侍郎吴渊,沿海制置使吴潜的兄长,精明强干,渤泥第一任的安抚使。算是最近的垦殖地,可能是皇帝为了照顾吴潜的面子。

工部侍郎史岩之,西夏路安抚使史嵩之的弟弟,第一任的印度安抚使,治下孟加拉及沿海的孟买一带。

这个史岩之,兼任教育司主事,胆大妄为,竟然大幅削减军事体育课程,实在是让他忍无可忍。

史嵩之都要倒了,史岩之恐怕也只能选择接受海外供职。否则,史府一门,可真要泯然众人矣了。

御史吴复和史如卿,则是被调往非洲,分别担任南非和西非两地的安抚使一职。

以前属于垦殖开拓阶段,殖民地的治理都是驻屯军在操持,当然,军中也不乏优秀的民政人才。这一下,要回归正轨,军政分离了。

至于其他几人,洋洋洒洒,都是去了南洋、印度洋、非洲等地。

众臣反应不一,有人落寞,有人踌躇满志。外面的世界太大很精彩,总有人想出去做事,出去看看。

“朕要叮嘱一下,海外属地官员将领,作奸犯科者均已被严惩。国法无情,诸位卿家好生经营,不要误了朝廷海外拓殖的大业。拜托诸位了。”

赵竑看着大腹便便、宽袍大袖的士大夫们,意味深长地一句。

这些官员里面,或许有贤者,但多数人,都是庸吏。

“陛下,史姓和吴姓在朝堂的势力大去,陛下可是下了一招妙棋啊!”

一行大臣各怀心思退去,董宋臣由衷地说道。

经此一番调任,朝中反对北伐的声音,几乎消失殆尽了。

至于凋往海外的官员,这些人不去,想去的大有人在。新笔趣阁

赵竑微微一笑,眼神复杂。

南宋王朝短短150年,四明史氏却出现了父子皆进士、兄弟同进士、一门三宰相的奇葩局面。

一门三宰相、四世两封王;五尚书、七十二进士;满朝文武、半出史家。三代宰相,掌权南宋竞达上百年之多。听起来煊赫无比,细思则何其悲摧。

国家被一家人操控,这样的毒瘤存在,朝堂那有进取力,普通百姓哪有好日子过?

一门就72进士,大宋的进士,真是这么好考吗?

想不到史弥远都被铲除了,史家在朝堂还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还有宁国吴氏,虽然弱于四明史氏,但同样枝繁叶茂,满门都是士大夫。

这些既得利益集团为了一己私利,明里暗里阻止北伐,对海外拓殖更是漠不关心。

不打压这些既得利益者,天理难容!

处理完糟心事,赵竑心情转好,他站起身来,走到地图边,拿着铅笔,指着日本的位置。

“从大宋出发,途经琉球、横滨、然后横渡北太平洋,直到温哥华、旧金山……你们说,是让蒸汽船走这条航线,还是用兵这里,横渡大西洋,直达美洲?”

赵竑手中的铅笔移动,指在了英伦三岛的位置。

这一个恶国,在他的时代,是注定不能翻身了。

“横渡大西洋……美洲……”

周平和董宋臣,都是傻了眼。

皇帝用兵日本,不会是为了开拓美洲大陆吧?

“夏天出发,流求到横滨风浪较大,不过北太平洋则是风平浪静许多。有了蒸汽船。开拓美洲大陆,似乎可以横渡北太平洋,直通美洲大陆……”

赵竑喃喃自语,眼睛闪亮。

垦殖美洲,似乎可以列入第二个五年计划,而且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