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井研换天(九)(1 / 2)

纵横宋末 宋魂 5879 字 2023-06-25

“这个在保安团已经得到证实。”洗星高兴说道,“因为这个拼音确实识字极快,可以提高识字速度五倍以上,”

“但是保安团人太少了,”杨德荣摇摇头,不禁发出沉重叹息之声,“与天下人相比较,它几乎可以忽略。”

“虽千万人,吾可以往矣。小郎君也是如此说的,更是如此做的。”洗星目光坚定,打量赵家庄一眼,断然说道。

说到这里,洗星突然提出一个问道:“是文人重要,还要大宋百姓重要?”

“这确实是一个难题,难以选择之题目。”杨德荣沉思一会儿,摇摇头叹气说道:“百姓虽多,却不及一些文人之口。”

“文人掌握天下舆论,左右着朝廷方向。”洗星叹息一声,说道:“所以小郎君要办报纸,希望通过报纸发生自己的声音,如今看来这一步确实对了。”

杨德荣向赵家庄拱了拱手,表示敬佩,同时也说道自己的担忧:“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改革。改革自古就没有好下去。前有商鞅车裂,后有秦始皇车千古骂名,成为一代暴君,还有王丞相一代君子也被骂为小人。”

“商鞅造就了一统天下的大秦,秦始皇书同文造福了子孙后代。”洗星也向长安方向拱拱手,说道:“所以商鞅伟大,秦始皇乃是千古第一帝。”

王安石的改革毁誉参半,洗星也不好拿出来说。

“这倒也是,”杨德荣点点头表示赞同,随即话题一转,提出另外一个疑问,“可是秦始皇是皇帝,商鞅是丞相。小郎君还是一个学生,功名也尚未取得,请问如何去改革?”

当时赵平仅仅是昌元县学堂的学生,与秦始皇及商鞅身份天差地别。

杨德荣心里极为佩服赵平的雄心壮志,但是功名也没有,不知如何才能推动改革。

说完,他盯着洗星,希望能够从这里得到答案,但是他失望了。

洗星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吟诗一首:“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杨德荣心里非常恼怒,想挥手打他一顿,但是作为文人,他深深吸了口气,强制压住了自己的冲动,眼里看了洗星。

“小郎君的身份与地位决定了,他没有能力也不可能大张旗鼓自上而下进行改革。”洗星佩服说道,“所以小郎君则独辟蹊径。”

杨德荣沉思半响,也没有想出一个所以然出来,皱眉问道:“如何独辟蹊径?”

“天下识字之人占多少?”洗星又卖了一个关子,让杨德荣心里既恼怒又迫切不已,想知道答案。

为了知道答案,杨德荣只好跟着洗星的思路,回答他的提问,“这个,这个,余想想,不过百分之三四而已。”

“回答很对,不过没有奖赏。”洗星看到杨德荣非常着急的样子,感到好笑说道:“小郎君就是把拼音识字的希望放在不识字人这里。”

“读书人能够读书,不能读书人则始终不能读书。”杨德荣心里觉得这个难度很大,一会儿摇摇头,一会儿又叹气,“因为不识字人家庭困境,决定了他们不能读书。”

洗星打量他一眼,有些欣慰点点头:“汝有这种想法,说明汝心系百姓。但是汝想过没有,那些没有读书之人,难道他们不想读书吗?”

“如果有那个条件,当然人人都想读书,这是大同世界。”杨德荣仰望苍天,深深叹气,摇摇头说道,“只是,这个何其难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洗星没有回答,而是突然吟诵屈原的一首诗。

听到又是一句诗,杨德荣心里简直要抓狂。

此人性子有些急,洗星摇摇头,还得在修心养性在下功夫。

“小郎君办理赵家庄学堂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越来越多人识字。”洗星打量他一眼,说出答案。

杨德荣打量赵家庄学堂一眼,摇摇头,叹息说道:“这个学堂能够容纳多少学生?一千还是两千?”

“目前这个学堂当然容纳数量有限,但是在其它地方也修建赵家庄学堂呢?”洗星反问道。

杨德荣依然摇摇头,说出自己的看法,“办这么多学堂,不怕把赵家庄压垮?就是官府也不能办这么多学堂。”

“所以小郎君要办这么多作坊。”洗星打量赵家庄酒坊、茶坊等作坊,微笑说道。

“小郎君这是拯救天下苍生呀。”杨德荣不由得跪下,向着苍天呋喃念道,“如果成功,哪怕让大宋增加一倍的识字之人,其业绩也不亚于书同文之影响。”

“正是,汝与余也有幸参与其中,不知尔愿意否?”洗星打量着他,一边扶他起来,一边目光炯炯问道。

杨德荣并没有 起来,而是恭恭敬敬向苍天磕头,断然回答:“固所愿耳,敢不从命?”

“如此,只要做好此事,乃是流传千古之美誉也。”洗星看着他依然跪在地面,也跟着跪下,向着苍天磕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