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三、狠狠打脸(2 / 2)

纵横宋末 宋魂 4542 字 2023-10-23

议事堂顿时一阵子鸡飞狗跳,叫喊的叫喊,救人的救人。

谢强急忙上前扶住谢德春,谢壮飞身跑出去:“郎中,郎中,过来救人。”

谢德秋虽然在颤抖,人还没有昏倒。

他非常着急,脸红脖子粗大声喊道:“族长,这些难民实在可恶,尽在抹黑谢家庄,怎么办?”

“怎么办?现在唯一一个法子,救济难民谷,挽回信誉。”谢德文身子也在颤抖,不过他毕竟是族长,强制让自己冷静下来。

谢德夏气得拼命拍案几:“族长,这个不行,这是把吾等的财物给他们。”

“吾也不同意,吾等本来就不够使用。”谢德秋马上跟进。

谢德仁砰地一声,茶杯狠狠地砸在案几上面:“族长,吾等马上就要揭不开锅,哪里还有钱物救济他们。”

“族长,汝救济救济一下吾等吧。”谢德义更是夸张。

谢德礼腾地一声从座位上卷了起来:“族长,吾家人数最多,没有饭吃,只好请族长救济。”

谢德礼没有九房小妾,只有六房小妾。

不是他不纳,而是他的儿孙最多,差不多四五十个。

他天天为了养活大家人,整日愁眉苦脸,以至于他的相貌,比起同龄人老了差不多十岁。

“够了。”谢德文也拍了拍案几,“尔等只看见自己眼前利益,没有看见谢家庄就要跨掉了。”

“谢家庄传承几百年历史,比这个更加残酷五代十国也没有跨掉,怎么说现在会跨掉。”谢德智脸上浮现讥讽笑容,目光炯炯地望着谢德文。

谢德信更是大声吼叫起来:“族长无能,危言耸听,老夫建议罢免族长。”

“族长无能,老夫建议罢免。”谢德仁也非常激动,跟着叫喊。

谢德文冷冷打量这些耆老一眼:“罢免了老夫,尔等就有解决的法子了吗?”

说完,他的凌厉目光逐一向着这些耆老扫去,没有一个耆老目光敢与他对视。

看到他目光扫来,这些耆老纷纷把头部低垂下去。

“仁义礼智信,尔等名里面有此五个字,可是尔等岂能对得起这五字不?”谢德文瞪着这些耆老一眼,“尔等难道没有听说外面的童谣,饱读仁义书,收租五成狠。口里言君子,行为真小人。这里狠狠地打谢家庄的脸。”

“族长,那请问现在应该怎么办?”副族长谢德书舔了舔干巴巴的嘴唇,艰难地小心翼翼地问道。

谢德文点点头,赞赏看了他一眼,果然不愧为副族长,关键时刻知道如何说话。

他叹了口气说道:“老夫不是已经说过了吗?救济难民谷,挽回信誉。”

“族长,请问如何救济才能挽回谢家庄的信誉?”谢德书一边说话,一边给谢德文台阶下。

听到这里,这些耆老个个耳朵竖起,紧张地望着他。

谢德文扫视这些耆老一眼,脸上浮起淡淡笑容:“官府要救济,谢家庄也要救济,数量不少于官府。这里其一。”

听到此话,谢德信发出一声惨叫:“族长,按照官府法子救济,谢家庄还有多少粮食?”

“就是,谢家庄本来粮食不多,意思一二是可以,哪里能够按照官府的法子救济。”谢德仁也跟着跳了起来。

“意思一二,此话汝好意思说出来。”谢德文凌厉目光瞪了他一眼,冷冷地说道,“这是在为谢家庄以前所作所为赎罪,要知道他们也是姓谢。”

听到此话,谢德信只好假装喝茶,眼睛转个不停。

谢德义未置可否,而是问道:“族长,其二是什么呢?”

“其二,帮助他们清理消泡,改建窝棚。”谢德文一脸苦笑,“吾等居住地方犹如水墨画,他们居住地方乃是窝棚污水,怎么也说不走。”

谢德义顿时跳了起来,指着山后方向吼道:“族长,谢家庄犹如水墨画,也不是一朝得来的,而是几百年积累形成的。难民谷这些人长的不过十几年,短的只有一年,他们能够有居住地方已经不错了。”

“如果没有谢家庄五成地租,他们还会居住窝棚茅草屋吗?说不定瓦房已经有了!”谢德文瞪了他一眼,马上怼了回去。

谢德义哪里愿意示弱:“他们是难民,是难民就只有接受五成地租。”

“他们确实是难民,老夫承认这一点,”谢德文点点头,随后说道,“但是他们也是大宋子民,同样姓谢。”

此时,谢德书放下茶杯,抬头望着谢德文,及时出来解围:“族长,如何改建窝棚,不是听说官府正在给窝棚住户修建新宅吗?”

“官府修建住宅,吾等也修建住宅,这个就是表明谢家庄的态度。只要把窝棚改建,污水沟也没有,谢家庄的信誉不就是恢复了吗?”谢德文赞赏看了他一眼,嘴角勾勒一抹微笑。

听到此话,谢德义松了口气:“只改建窝棚就好办,族长,请问如何改建?”

“窝棚确实小,老夫认为,改建成茅屋就可以了,花费不大,同时名声也有。”谢德文脸上露出奸诈笑容。

谢德义脸上又笑出一朵菊花:“族长,哪些住在窝棚人要离开怎么办?”

“去留自愿,如果他们愿意留下,吾等就马上改建为茅草屋,总之一句话,谢家庄虽然在亡羊补牢,但是也在做仁义之事。”说完,他又是奸诈一笑。

谢德书脸上露出轻松笑容:“窝棚愿意留下的几乎没有,污水沟清理一下花费不太,现在关键就是大米一项了。”

“族长,是否这样,那些离开的人就没有大米,留下的人才有大米吗?”谢德义兴奋地说道。

谢德仁点点头,脸上是忍不住的笑容:“这些人大部分可能都要离开谢家庄,留下人不多,看样子要省下许多大米。”

听到此话,几乎所有耆老高兴起来,个个脸上挂满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