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7(1 / 2)

房,推门进去?,就见满目堆放的竹筐与麻袋,常超随手掀开一个竹筐盖子?,拎出条赶上他一臂长的墨鱼干,晒到?干透,摸着就知耐得住存放。

那头常敬翻看起一袋大虾,虾皮鲜红,随便拿一只都有手掌长短,问过后剥了一个尝,肉紧而实,回味无穷。

再瞅螺肉,个顶个有小半个拳头大。

剖开的各类鱼干、蛤蜊干、鲍鱼、海参、瑶柱等挨个看过,样样挑不出错,鱼干肉厚,蛤蜊无沙,瑶柱如拇指肚大,色泽微黄,闻着有一股顶鼻子?的鲜味。

来前?他们只担心品相不足,有钱花不出,眼下改为担心兜里的本钱不够花。

不过倒也不怕,他们一路南下也不是空手来的,途径江南时进了一批绸缎、细布与好丝线,转手卖给?当地布庄,也能赚上一笔。

钟洺观两人神色,看出他们已动了心,接下来只差谈价钱,回到?堂屋,四人围坐一处,得知干货中还有一些归詹九所有,常敬和常超先给?鱼胶出价,说是一匣子?加起来可给?四十?五两。

鱼胶进时三十?两,转手能得四十?五两,听上去?颇为不错,钟洺却没?急着答复。

这批鱼胶他是从不同人家手里收上来的,因年前?大家都急用钱,出的价都低,其实合在一起远不止于此。

而且也是将好品相的凑在一处,才好在价钱上占便宜。

“鱼胶贵重?,容我再想想,那些个干货是要尽数出手的,二位看着给?个价。”

东西太多,靠嘴皮子?已说不明?白,詹九去家里寻了几张竹纸,一根炸了毛的毛笔,磨了点墨汁,用于写画。

常敬直言他们兄弟俩有意买走?此间全部存货,也好尽快返程北归,不多在此耽搁。

林林总总列下来,在每一样的价钱上都难免磨一回嘴皮子?,光茶水都添了三回,各个说得口?干舌燥,最后不算鱼胶,余下进货时花了一百五十两的货,常家兄弟愿出二百两买下,且将一匣鱼胶的钱抬到?了五十?五两。

添头则讨了两麻袋,加起来五十?斤的干海菜,这东西不值钱,哪怕晒干了,一斤也只几文。

钟洺和詹九都觉这价钱差不离了,再多便是狮子?大开口?,恐要将人吓跑。

常家兄弟见他俩总算满意,也松口?气,他们今年来得晚,在进货一事上占不了便宜,能得一批好品相的上等干货,还不用挨家挨户地跑腿,到?一家就费一次嘴皮子?,已是意外之喜。

二百多两看起来多,真运回北地,能得的利何止一倍。

要不是有这么根能赚钱的萝卜在鼻子?前?吊着,一年到?头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情?愿漂泊在外,做这风餐露宿,还时而有性命之忧的行当。

挨个重?新?过秤,一概无误后,二百两以银票付,两张一百两,五十?两给?的是散银,可去?乡内钱庄兑换。

“总算成了。”

走?商多年,常家兄弟还是第一次做这么顺利的生意,堪称速战速决。

虽说比预料中的货价多了二十?几两,可收到?一匣子?好鱼胶也值了,尤其是常敬,家里老幺是个儿子?,已有四岁,可以开蒙,有意学着别人家那般,也送去?学塾念书,盼着以后能走?科举路改换门庭。

念书可是个费钱的事,此番回乡,他决定卖得钱就把老幺送去?学塾。

既给?了钱,常家兄弟迫不及待要把货运往货栈,他们当晚也不再住客栈,改去?住货栈客房,守着自己的货睡觉才踏实。

两边心事皆了,一扫眉间郁气,神清气爽,把货安顿妥当后,常家兄弟本想邀钟洺和詹九晚上再出去?吃酒,二人托辞有事,实际是盼着早点回去?算账分钱。

“那不急,我们还要在清浦乡休整几日,不若明?日晚间咱们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