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呀,离成为大宋第二个青天更近了呢。
苏景殊:第三个,谢谢。
赵顼平时表现的成熟稳重像个小大人,在小夥伴面前没那麽端着,畅想完六扇门成立後一统江湖的伟业又开始叨叨他弟,“我的规划好歹有理有据,你不知道二哥儿现在膨胀成什麽样了,他才多大点儿就要去统领皇城司,将来要是和西夏或者辽国开战他是不是还要上战场啊?”
赵二郎人不在御花园,但苏景殊脑子里已经响起了小奶娃慷慨激昂的“饮马翰海!封狼居胥!西规大河!列郡祁连!”。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和二殿下比起来,他们家小金大腿还是挺稳重的。
说曹操曹操到,太子殿下刚提到他那不靠谱的弟弟,结束白天课程的小家夥就凭空出现冲了过来,“哥!你又说我坏话!不许在小郎面前乱说!”
苏景殊迅速站起来避开战场,看天看地看空气,反正刚才的事情和他没关系。
两年不见,小祁国公的声音不像以前那麽奶,但还是一样的慷慨激昂啊。
皇宫里的气氛很是轻快,殿前奏对结束後各回各衙门的大人们之间的气氛却和轻快不沾边。
哦,王介甫除外。
苏景殊在殿上答的太好,登州官员推行新法作出的政绩也不是虚的,之前是人都在登州,现在回了个在登州干了两年的通判,今後再反驳那些家夥新法误国害民的说法就能更加理直气壮。
新法误国害民?怎麽在登州就能造福百姓?
人不行别怪路不平,当官的没本事还怪他的政策不行,天底下哪儿有这样的道理?
老王心情大好,走起路来脚步生风,路过司马光的时候特意放慢脚步,“君实,可要再谈论一下青苗法是否为残民之术?”
司马光:……
第190章
*
朝中大臣对新法的态度区别很大,支持者和反对者上朝的时候唇枪舌战,出了皇宫也不安稳,不知道哪句话戳到对方痛处就可能从口头骂战演变成全武行。
难得老王主动挑衅,其他人就算知道俩人大概率不会打起来也下意识凑了过来。
手脚麻利的往前凑,韩相公富相公包大人这些岁数大的往後躲,免得待会儿拉架的时候出现误伤。
不怪他们反应大,实在是这俩人凑一块儿太吓人,别人吵架他们可以单纯的看热闹,这俩人吵架不行,这俩人吵起来是真的能掀翻朝堂。
新法已经推行了一年多,朝臣的立场也都清晰明了,除却那些埋头做事两不沾的大臣之外大致能分三类。
第一类,支持王介甫变法,王介甫说往东绝不往西,王介甫说打狗绝不撵鸡,就算王介甫是错的他们也能闭着眼睛说成对的,总之就是跟着老王一条路走到黑。
代表人物:吕惠卿,曾布。
第二类,对推行新法持批判态度,也不是反对变动,而是所有条例司的政令他们都能挑出毛病,而且是层出不穷的毛病,主打就是王介甫和他的拥趸在前面横冲直撞他们在後头缝缝补补。
代表人物:政事堂的韩相公富相公,以及苏子安那骂遍朝中无敌手的爹。
第三类,反对王介甫变法,从头到尾都全盘否定认为新法不可行,直言变法是残民之术,隔三差五就上奏反对新法,为了抵制新法甚至不惜人身攻击,和老王的支持者是两个极端。
代表人物:司马光,范镇。
条例司刚成立的时候司马光和范镇就坚决反对,青苗法出台之後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