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段熲的铁拳(1 / 2)

我不是袁术 御炎 3437 字 2天前

第161章 段熲的铁拳

计划赶不上变化这种事情,袁树是早有预料的,但是这个变化到底能变到什麽程度,袁树是无法预料的。

就好比他根本不可能预料到居然有头铁的太学生出于义愤而于皇宫朱雀阙上书写【天下大乱,曹节丶王甫幽杀太后,公卿皆尸禄,无忠言者】字样。

太学生议政是东汉中后期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现象,从邓氏丶梁氏外戚秉政开始,就有太学生因为看不惯朝野上下的荒唐腐朽而屡屡评论朝政丶批评官员,引起很大的反响。

太学这种地方,好几万知识分子齐聚,稍微有点风吹草动都能引起数万倍的反响,以至于相当部分的权贵官僚都对这一现象感到忌惮。

后来在两次党锢之祸中,太学都作为重点打击对象受到了朝廷的打击,但这并没有破坏太学的议政传统。

宦官秉政之后也不敢堂而皇之的破坏太学,对于太学非常忌惮,所以在袁树嘴炮轰击太学的时候,宦官们乐见其成丶煽风点火,促成了袁树对太学的破袭,但也在另一层面推动了知行学府的崛起。

然后就变成了太学和知行学府一起议论朝政。

在哪里议政不是议政?

这就搞得宦官们特别头疼。

但是之前再头疼也没有这次书写事件爆发之后来得更加头疼。

居然有人污蔑他们将窦太后「幽杀」?!

开什麽玩笑!

窦太后可是他们的权势稳定器,他们只是想囚禁丶折磨窦太后,以此满足自己的变态心理,又怎麽会想要杀死窦太后呢?

杀死窦太后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麽好处,只会让他们陷入困局之中,让其他心怀不轨者获得觊觎皇位的可能。

他们怎麽会做这种蠢事?

窦太后分明是自己绝望而死,自己把自己给杀了,怎麽能怪罪他们这些宦官呢?

可现在居然有人把矛头指向他们?

被写明了名字的曹节丶王甫大怒不已,又恨又怕,遂上表给刘宏,让刘宏为他们做主。

刘宏也觉得很恼火,他才不相信这是宦官做的,觉得这肯定是有人欲图不轨,想要斩除他的羽翼,让他的权力被动摇。

于是刘宏下令司隶校尉刘猛调查此事,只要查实,立刻出击,把他们一个个的全都送上天!

司隶校尉刘猛是宗室出身,素来看不惯宦官乱政的现象,而且他也觉得窦太后的死有点蹊跷,甚至也认为刘宏对此负有责任,私下里觉得刘宏恩将仇报,不体恤恩人,实在过分。

所以他压根儿就没有打算真的去找干这个事情的人,只是阳奉阴违,每天派遣几个人出去转悠转悠,就当是把这个事情做了。

要知道,司隶校尉官职虽然不大,但是权力极重,监察京师百官,上至三公下至小吏,所有人都在司隶校尉的调查范围之内。

谁要是被司隶校尉盯上了,他麾下一千二百名武装部曲可不是开玩笑的。

那是分分钟重拳出击丶送人上天的。

宦官们本来也很期待着能够尽快找到污蔑他们的罪犯,把这帮胆大包天的家伙全都干掉,结果刘猛硬是慢悠悠调查了一个月,也没个结果。

刘宏忍不住去问,刘猛则搪塞说还没有进展,这下子急得宦官们大为光火,啥也不说了,集体上表弹劾刘猛。

刘宏也被刘猛这种非暴力不合作行为搞得很生气,觉得刘猛是在轻视自己丶无视皇命,一怒之下把刘猛的职位撤了。

撤掉刘猛的职位之后,宦官们意识到这帮子关东士人没有一个愿意真正为他们卖力的,如果真的要解决这件事情,还是要从源头入手。

找到真正愿意为他们卖力的「阉党」,把司隶校尉这个「雄职」掌握在手,以便随时可以打击反对者。

那麽朝堂上下,谁才是那个最合适的司隶校尉的人选呢?

王甫站了出来,推荐了一个人选。

御史中丞,段熲。

段熲,凉州人,深受关东士人歧视的二等公民,在京城融入不了任何一个士人圈子,处处受到排挤和孤立,为此差点丢官,遂一气之下投靠宦官,于两年多以前成为阉党的一份子。

在宦官的撑腰下,他在京城站稳了脚跟,平日里多和宦官们有来往,特别是王甫。

宦官们也没有更加合适的人选,便认可了这个人选,但是要求段熲必须要在半个月内拿出成果,威慑宵小之辈。

否则他们是真的但有人要利用窦太后的死对他们反攻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