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秦王十七年(1 / 2)

第223章 秦王十七年

「先生,韩国灭了!」

冬天慢慢飘雪的时候,

何博正蹲在地上,跟周围的一些小孩玩翻石头的游戏,刘交跟刘信这对叔侄便跑过来,一脸紧张的告诉他。

「哦。」

何博很平静的应了一声,然后伸出手,一把将石子全都抓入,高高兴兴的赢走了小孩哥的草蟋蟀。

他拿着战利品,站起身对刘交他们说,「韩国灭亡了,你们慌张什麽呢?」

丰邑这个地方,

现在是属于楚国的,连三晋之地都不是,跟秦国还有些距离。

刘交说,「之前打仗,可没有过这样的事。」

战国七雄已去其一,这难道还不能说明事情的严重性吗?

何博撇嘴说道,!「怎麽就没有这样的事?」

「中山国丶宋国,不就是前车之鉴吗?」

赵并中山,

而齐国吞宋,

这纷纷扰扰的乱世中,宗庙被推倒的事情可不少见。

韩国覆灭给世人带来的震惊,

无非是其体量相较于中山和宋国,要更加庞大,而败亡的速度,却更加迅速罢了。

虽然何博知道,

亡韩,只是秦王政在兼并天下,容纳四海这条道路上,踏出的第一步。

他在后面,还要奔跑起来,将这条道路一口气走到尽头,

但对一些混战多年,对这些场景已然麻木的诸侯来说,却不免觉得:

秦国吃掉了韩国,胃口应该会得到满足了,

这麽庞大的土地和人口,

消化起来可不容易,

齐宋数百年接壤相存,早就互相深入影响了,结果将之纳入怀抱的时候,还差点撑得齐国消化不良呢。

秦国在之后几年,肯定没有再征战的精力!

如此一想,

诸侯在震惊之后,又随即放松起来。

他们知道,秦国的脚步无法阻挡。

但再拖一段时间,让社稷不倒在自己手里,就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了。

只有阴间的死鬼们旁观者清,知道以前的旧例,是不适用于这个新时代的。

当今的秦王政,是铁了心要奋六世之馀烈,鞭答天下的!

他跟自己父亲难得的相似之处,便在于对一统天下的急切!

而死鬼们对此唯一的担忧,只是不知道秦国统一以后,会采取怎样的措施,去治理一个与之前全然不同的国家。

当然,

刚死下来的韩非还是会替国家倾覆哀悼的。

但他的悲伤并不能阻止其他人的讨论。

「行啦,你们还没到那个担心天下的年纪,不如先回家吃饭!」

阳世,何博一挥手,表示「韩国死不死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

然后,

何博就赶着两个少年回了刘家。

刘信的母亲,也就是刘老大的遗对何博很是热情,不停的招呼他留下吃饭。

因为何博在揽下了替刘交启蒙的事后,又觉得刘信的年纪跟小叔叔相差不大,教一个是教,教两个也是教,便捎上了这个大侄子,并且没有收他的束修。

这让刘信母亲十分感激,甚至在家里粮食不够吃的时候,宁愿饿着自己,捧着饭罐去刮取那残馀的丶乾巴巴的口粮,也要招待好何博这位老师。

而何博知道这件事后,表面上不动声色,但时常带着两个小的去河边一边钓鱼一边念书。

刘信总能够钓上很多鱼,交给母亲补贴家用。

今天,也是如此。

刘信把垂钓的成果交给母亲,后者笑着摸了摸他的头,然后忍不住叹了口气。

她说,「你三叔要回来了!」

「这个家伙,在外面混了这麽多年,也没有挣个前途出来,回来估计也是个只会浪费粮食的!」

刘信对自己这个叔叔没有太深刻的印象,只经常听母亲说他游手好闲,

常年在外给人当门客,还经常向家里伸手,搞得家中积蓄一直多不起来。

如今返回,家里的负担又要加重了。

于是他说,「母亲不必担心!」

「现在我已经长大了,能够下地耕田,还会写很多字,可以替母亲分忧的!」

刘信想:

要是他三叔不着调,自己就多种点粮食,做些替人写信抄书的事,挣点外财,减轻母亲的重担!

他的祖父虽然慈爱,但还有小儿子,还有其他孙子。

他要照顾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