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1章 回大兴
一战封侯以后,王言就没什麽事做了。
突厥被打老实了,榷场很好。突厥交易到了需要的东西,大隋这边也赚到了钱,一举多得。
所以王言这个新上任的太原骠骑将军,就有些闲着了。但是这边的府兵,因为是边疆的关系,又有相当一部分是常备兵力。
于是王言没什麽事情,就带着这群府兵训练,从中发现有才能的人进行提拔,大肆的培植自己在军中的班底。杨广都把话说的那麽明白了,他可没什麽顾忌。
以跟着他打仗的老兵为骨干,以新发掘的有才能的人为枝叶,在太原府兵中进行扩散,不过几个月的时间,他频繁的进行人事调整,不说完全掌控太原府兵,至少也是保持着强大的影响力。
当然也不能光靠着军官架构来引领,底层的大头兵不认将领,可以统领一时,想要长久威压却是不可能的,必要建立起稳固的同袍情谊才行。
出于这个目的,也是出于保境安民的职责所系,在训练之馀,王言领兵出征,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干,用半年的时间辗转各地,扫平了并州的所有山匪。
杨坚几乎是和平的拿了天下,没有天下离乱纷争,整体属于将蛋糕做大的治世。开皇之治是有历史肯定的,杨坚励精图治,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中国又归一统,削弱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减税丶减役,与民休息。
总体来说,人民还能活。
但是有的强人就不愿那麽对付活,就喜欢杀人越货。只不过事情的发展往往注定了,开始时候的强人,渐渐就成了大户之家的狗。所谓请客丶斩首,收下当狗是也。
除了少数的山匪团伙,多数的大大小小的团伙,都多多少少的与并州这边的大户有几分关系。王言在剿匪的时候,甚至查到了边军丶大户跟突厥那边贩卖违禁品的事。
不过这些事王言没有声张,只是跟杨广说了一下,让杨广有点儿数。
其实给突厥卖东西,并不算什麽大事儿。毕竟隋末争天下的时候,刘武周丶梁师都丶薛举丶窦建德丶李轨丶高开道丶王世充等,全都对突厥称臣。
如此比较看来,现在给突厥卖点儿东西,还能从突厥手里赚不少的牛羊马,总不至于许诺了什麽割地丶共治之类的条件……
王言在边军中的声望如日中天,他一战封侯的故事,是边军永远的信仰。再加上王言与他们一般出身,以及跟着王言打过仗的那些军士的传播,王言在太原是很有声威的。所以哪怕利益被损,边军将领也没放一个屁出来,他们放屁没有丝毫作用。
至于并州大族就更别说了,杨广给王言站台,还掌握了他们里通外敌的证据,王言有兵权,还能打,真惹急了直接屠了他们,谁也说不出什麽来。
所以大家都很老实,一团和气。甚至于,杨广还更掌控了并州,广收民心。当然这里的民心,是指大户的民。
不过杨广也不是白给的,还是开了一些工程的,比如修修路什麽的。当然都是发动了傜役的,只不过条件相对来说要好上一些,人民肯定不轻松,但远没有到累死的程度。
这当然是王言说的,要收获广大赤民丶黔首的民心,才能做千古一帝。
事实上王言一直在影响杨广,虽然杨广志大才疏丶急功近利,但也不是纯傻子,很多事情只要缓一缓,用时间换空间,还是有缓和馀地的。不至于矛盾闹的那麽激烈,以致于弹压不住,天下皆反。
杨广就是急,上马大工程,还要打大仗,民力耗费太甚。得亏是杨坚干了二十年,再加上之前的财富积累,要不然杨广不见得能坐十年皇位,两年怕是就完犊子了。
所以王言希望杨广可以慢下来,不要过于急迫,如此大隋可以稳定下来,人民可以少死很多。对付门阀士族,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能解决的。
索性时间很充裕,王言相信还是能对杨广进行成功的改造的……
与此同时,在打仗之馀,王言也开发了几条财路。一个就是给布匹锦缎之类的进行染色,还有他发现了边军与大族勾当,得到的一些土地的馈赠,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他在古代非常喜欢的奢侈品。
他又搞出了肥皂丶香皂丶香水之类的一些日用以及化妆品,推出去卖给大家族,卖给有钱人。不过受限于宣传渠道的问题,只在并州以及大兴进行销售。
他的原材料也不够,动物油脂不是那麽充足,只能限量销售,反而也提高了逼格,抬高了价格。王言还主动给杨广上贡,不过杨广很大气,说王言好不容易研究出一个财源,又没有深厚的家底,所以没有要王言的主动上贡,还要保护王言。杨广还是很有格局的。
不过王言也一直在推进养鸡鸭鹅猪的事情,他现在有好几个农庄,全都在养。就是缺少专门研究兽类的人才,解决不了疫病。索性他给那些庄户们兜底,庄户们靠着经验的积累,总也能有进步,一点点的也能发展出人才来。
同时王言也开始经营粮食生意,这是一个很有地域性的买卖。粮油等等,都是被地方的大族把持着的,想要插进去并不容易,这几乎是大户们的命根子了。
他们就是靠着地,靠着粮食,来对地方的百姓们进行控制。王言倒是也没想刺激他们,只是另辟蹊径的收购粮食,进行精加工,再高价卖给大户们,换回更多的粮食。
如此一来,也算是变相的实现了收购粮食的目的。
他都是做的权贵丶大户的生意,都是高附加值的产品,虽然肯定没有卖给百姓们赚的更多,但是胜在没有抢谁的生意,却又赚到了不少钱,自家有了一份家业,也有了可以掌控的势力。
目前来说,给他们家干活的,多是边军老兵及其家小,如此折腾一通,王言是既赚了钱,也跟着杨广一起,巩固了在并州的势力……
时间来到了十一月份,这一天,王言又被叫到了晋王府。
天上正飘着雪花,杨广则是很有心情的在亭子里煮酒赏雪。
「殿下。」
「坐,倒酒。」杨广指了指对面的位置。
眼看着王言盘腿坐在那里,杨广好笑的摇头:「粗俗。」
「殿下,某家实在不喜跪坐。」王言笑着喝了一口烫酒,感觉也很不错。
他是在维护人设,他真贵族起来,杨广都得排出去三条街。只不过他出身行伍小卒,又一直不为大族所容,他也丝毫没有靠拢的意思。
他这是盘坐吗?是粗俗吗?显然不是。
都是对杨广的一片忠心,赤胆孤臣,他只靠杨广。
杨广笑呵呵的摆手,并不在意,转而说道:「回去收拾收拾,又到年底了,去年打仗不用回去,今年得回大兴大朝拜,等到明年开春再走。」
「此等小事,殿下遣人知会一声便是。想来殿下另有要事?」
杨广说道:「前日来信,跑死了三匹马,一个信使传回来的,江南反了。父皇谴杨素丶麦铁杖丶来护儿丶史万岁等,前去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