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元素与其子张碧合注的脉学着作:《洁古注脉诀》七卷。
前面一本《方氏编类家藏集要方》据说是在崖山海战之后就失传了,后来在日本发现。
方言手里这两卷是近代宋抄本,从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抄出来的。
《洁古注脉诀》则是金代张元素的代表作之一,国内早已散失,只有卷 5至 7被元代杜思敬节选入《济生拔萃》,名为《云歧子七表八里九道脉诀论并治法》,而该书的全本近代日本仍有保存。
这个全版本七卷是日本人自己收集凑出来的,里面各朝代的抄本都有,七卷书是好几个时代的产物。
这一套书以注解托名王叔和的《脉诀》为主要形式,对《脉诀》中的脉象丶脉理等内容进行深入阐释和解读,张元素在注解过程中,既引用了《素问》《难经》等经典着作中的理论,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创新。
听到方言肯定了里面有两本确实是国内没有的,老周便高兴的对着方言说道:
「哈哈,方大夫你说起巧不巧,这《方氏编类家藏集要方》还是最近才拍下来的,说起来这个南宋的方导,说不定还好是你们方家的祖先呢。」
方言当然知道这是瞎扯,他们方家一直活跃在江南和北方一带,那个南宋的方导人家是闽广的官员,原籍福建。
后来一直就在福建研究中医学。
不过老周这麽说,方言也不好拂了他面子,笑呵呵地回应道:
「那可不,说不定还真是呢。」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随后方言又对着老周一顿感谢,说是后面一定用他们家的名义捐给国家。
也让更多人都看到这些古代人家智慧结晶。
这些都是根基类的理论,确实对中医的理论的丰富有很大的益处。
《方氏编类家藏集要方》所记载的药方为后世医家提供了丰富的临床治疗思路和方法,对于研究古代中医临床实践和方剂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现代中医临床也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洁古注脉诀》就更不用说了,切脉理论,辩证理论都将因为它的出现,再次被丰富。
老周对方言这举动也不反对,他的态度和周兆琴一样,反正都是送给方言了,他要怎麽处理那都是他的事情。
方言询问这些书都是多少钱买下来的。
老周却死活让他别在意这个,说是自己都忘了。
大概是「小钱不值一提」。
然后方言也没客气,现在这边的事儿也该处理完了,于是他上午就开始翻看起这两套书来。
等到十一点左右,随着系统的声音响起,他也用系统加持完毕。
就在准备收拾收拾,把这箱子东西先拿回家,然后放一段时间再拿去华夏中医研究院捐了的时候,院长又来了。
说是今天来了好些挂中医科的人,都是因为看了昨天晚上的新闻,知道方言在这里后,要过来找他看病的。
而且基本上还是那种官员家属。
方言一想,这年代能看电视的人,大概率也是这种家庭了。
没想到昨晚《新闻联播》最后一个节目播出后,今天影响就已经显现出来了。
「他们点名就要找你看病,你看……」院长对着方言问道。
人家方言现在是顾问医师,其实主要针对的就是华侨治病。
现在这些人过来,要点名让他瞧病,搞得方言像是正式医生似的。
方言看出了院长的为难,说道:
「没事,病人都登门了,总是没有往外撵的道理,安排一下,我给他们看。」
PS:更完这章,还欠大家100000字。
下午还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