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五人受封,斗战胜佛(1 / 2)

</ins>

第199章 五人受封,斗战胜佛

却说长安城外,有一高楼,名为『望经楼』,乃唐太宗在玄奘离去取经后所建,唐太宗年年皆会到此处张望西方,期盼唐僧早日取经归来。

一日,唐太宗摆驾行至望经楼楼上,正是朝西方眺望,暗叹唐僧许久不曾归。

有朝臣道:「陛下不必再等,那玄奘昔年有言,取经不消二三年便归,今去一十四载,定是行至中途,或教妖魔杀害,或教人祸难之,已是功败,若陛下执意取经,不若再遣个取经人去便是。」

唐太宗摇头道:「御弟定可取经归来,莫生二心。」

朝臣见劝不得,只得作罢。

唐太宗等候许久,见西方无有动静,便要离去,在他离前,但见西方满天瑞霭,阵阵香风。

唐太宗细细一看,有一伙人在长安城下,那为首的不正是唐僧。

太宗及多官即下高楼,迎了上去,说道:「那来的可是御弟?」

唐僧见了太宗,倒身下拜,行得大礼。

太宗道:「御弟可是功成也?」

唐僧道:「幸不辱命,臣功成归来,已取得真经。」

太宗喜不自胜,复见行者三人,那行者有威气,八戒凶相盛,沙僧多和气,他问道:「此三者,何人也。」

唐僧道:「乃臣西行途中收的徒弟,护臣西行,却有大功。」

太宗闻听,喜道:「御弟与我同乘御车回朝。」

说罢。

容不得唐僧拒绝,便拉唐僧一同乘车而归,待是回朝,太宗设宴款待,不曾问及真经,只关怀唐僧西行之难,再是取一地与唐僧安歇。

这般一日后,取经人一众再是入朝,唐僧将真经悉数交与太宗,并与太宗言说事情缘由,一一道明,不敢有误,更言无字真经之妙,教太宗闻之甚喜。

太宗使人将真经收纳,又见那玉阶下,行者三人站立,问道:「御弟三徒,可是外邦国人?」

唐僧拜道:「正是外国人。臣大徒弟,乃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姓孙,名悟空,又称行者,因五百年前不服管教,大闹天宫,教佛祖困压,为臣所救,故随臣西行,其有大神通,保臣性命,臣西行能功成,大徒弟当居首功,纵是我,比不得大徒弟功劳,臣多次有感身体不适,皆有传与大徒弟取经之心。还有这二徒弟,乃是福陵山云浅洞人氏,姓猪,法名称是悟能,一路挑担有功。三弟子乃是流沙河人氏,姓沙,法名为悟净,一路牵马涉水。尚有此马,乃是龙马,载臣登山越岭,跋涉崎岖,其亦有功。」

太宗闻听,倍感惊奇,问道:「御弟此行多远?」

唐僧道:「乃有十万八千里,臣行一十四遍寒暑方至,此处有文牒,上记臣所过之国,具有印信。」

唐僧取通关文碟与太宗。

太宗接过细看,通关文碟乃是贞观一十三年给的,今已是贞观二十七年,果是十四载。

他复见文牒有国之印信,是有『宝象国印,乌鸡国印,车迟国印,西梁女国印,宝梁国印,祭赛国印,朱紫国印,狮驼国印,比丘国印,灭法国印;又有凤仙郡印,玉华州印,金平府印』。

太宗道:「劳累御弟。」

唐僧道:「不敢当。」

太宗遂道:「御弟,今取经归来,可留在朝中为官,御弟三位高徒,皆有去处,荣华富贵,唾手可得,再不受难。」

唐僧合掌道:「多感陛下盛意,但西天佛祖尚在等候,恕臣不能在朝中久留,陪候陛下,臣有罪。」

太宗道:「既如此,却不勉强御弟,但请御弟讲说真经,无字真经虽妙,但无御弟,恐无大用。」

唐僧说道:「但请陛下安心,我当在其中演说真经,待是说尽,再是离去。」

太宗喜不自胜,道:「有劳御弟。」

唐僧道:「陛下,我这大徒弟护我西行,却有大功,但请陛下好生招待于他。」

太宗闻听,即问道:「御弟首徒,但不知你有何所须,但可明说,我定当与你,以全恩义功劳。」

行者笑道:「陛下,陛下。我无有甚所须之处,但若陛下全我功劳,便赐些茶饭瓜果与我,盖我这二师弟,是个食肠大的,若是饿着他便不好。」

猪八戒喜笑道:「哥啊,你果真知我。」

太宗依言,教人设席,以相迎取经人一众。

这般过去数日,唐僧与许多僧人交谈真经之事,终是功成,唐僧辞别太宗,与行者等一众,离了长安城。

一众方离长安城不远。

四大金刚齐齐按落云来,说道:「圣僧,大圣,今可功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