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良用完茶饭,再三拜谢龙王。
龙王笑道:「不必言谢,我见老先生是个凡夫,却不曾想何处得了缘法,跟随真人修行。」
左良拜道:「我本边郡一凡夫罢,迷茫六十馀载而不自知,苦求自在而不自省,幸先生入城,我闻听先生在城边言说自在,方才拦下先生,苦求下,先生才准许我跟随于他。」
龙王惊诧,问道:「仅是苦求,真人便许你跟随?」
左良闻听,沉吟许久,说道:「先生使我放下凡俗一切,才准许我跟随。」
龙王道:「凡俗金银,有何可贵?你果真就这般得了真人应许?」
左良道:「正是。」
龙王起身,来回渡步,说道:「却不知你那世修来的缘法,竟得真人这般轻允,使你追随,你这等缘法,天下间不知多少人得艳羡于你,纵是那人间帝王,亦得不到这般缘法。」
左良闻听,心中有些羞愧,正是他入冀州时,听言真人有说冀州有王气,心有动摇,他说道:「我却是有福,得真人垂怜。」
龙王点头道:「此言不假,你是有福的,但真人许你追随,定有缘由。老先生,既能得此福气,定要好生珍惜,莫要待日后悔之晚矣。」
左良点头道:「龙王之说,我自省得。」
龙王说道:「若我昔年,有你这般福气,当有多好,真乃时也命也。」
左良道:「今龙王亦见得真人。」
龙王摇头道:「但我不曾有福气追随真人。」
左良道:「若龙王诚心恳求,真人定会应允,真人却有慈悲之心。」
龙王叹道:「若我不为龙王,定要长跪真人身前,乞求真人许我追随,但我今为龙王,有职责在身,怎能离去。」
左良沉默不语,若教他早二十年,便是见着真人,或会一笑而过,怎会言及追随修行,盖因那时他子嗣尚不能为家中顶梁柱,不可为家长,他能跟随真人修行,时机那等,缺一不可,果是缘法也。
……
话表取经人一众,行得多处,历经重重劫难,再是西行,各有长进,今一路西行,又近一城中。
唐僧望见前路城池,说道:「贤徒,那前路又有城池,你且看有无凶气。」
行者闻听,睁圆火眼金睛,使个『望气』的本事,朝那头张望,张望许久,他摇头道:「师傅,那前方,乃是个善地,绝无妖邪。」
唐僧道:「徒弟你有神通,你既言说无有妖邪,定可安心,我等且快些入城去,倒换关文,好教再行西路。」
行者道:「师傅莫要心急,我等尚不知那前路乃是何处,今我等已入天竺国地界,那灵山近在眼前,但便是这等功成之际,却不可有松懈之心,请师傅在此少待,我往前去,打探一二,见前路是个甚地。」
唐僧点头道:「徒弟你说的有理,你且去打探。」
猪八戒嚷嚷道:「哥啊,你怎个内包祸心?」
行者不解其意,问道:「我怎个祸心了?」
猪八戒说道:「你却不知我这担子甚重,你教少待去打探,我却要多费些气力。」
行者道:「你这呆子,莫要嚷嚷,今功成在即,你多费些气力乃好事。」
猪八戒道:「怎个好事了?」
唐僧说道:「八戒,莫要扰你师兄。」
猪八戒打着哈哈,不再言说。
行者方才往前去,打探消息。
半晌后,行者再是归来,将打探的消息说出,只听行者说道:「师傅,我在前边见了一老先生,和他问了路,我等此处乃处于天竺国下郡,地名玉华县,此处有个王爷,十分贤明,我等可去得那玉华县中。」
唐僧闻听,喜道:「若如此之地,那当是去得。徒弟,若是城中有妖魔,你等降之,那国王定是以重礼相待,但若城中无妖魔,我等皆须自掏钱银为用。重礼相待虽好,但我却更愿自掏钱银为用,只愿城中无妖邪,百姓无受害,国泰安宁。」
行者拜道:「师傅今修行日渐有成。」
唐僧回拜道:「劳贤徒护持之功。」
行者微微笑道:「相互扶持罢。」
一众遂往玉华县中而去。
不消多时,一众走入玉华县中,与官员相告,自有人引一众拜见了玉华县王子,王子见取经人一众,十分敬重,以礼相待,在正殿设席宽待,礼仪周全。
王子见着唐僧丰姿,赞叹道:「早有闻东土乃善地,今能出长老这般僧人,果是了得。」
唐僧合掌道:「不敢当。」
王子转头望向行者三人,说道:「长老这三个徒弟,相貌丑陋,但即是东土而来,定当有过人之处。」
唐僧答道:「殿下,我这三个徒弟,相貌有些出奇,但心地却是个善的,我这一路走来,历千山万水,魔障无数,幸是有这三个徒弟,方才使我到来此处。」
王子问道:「长老,不知自那东土行到我此处,共有几多路程?」
唐僧答道:「十四遍寒暑,即十四年,但不知行多远,只消路上,万魔阻道,受多苦楚。」
王子说道:「十四年光阴,却是甚久,既长老能行至此处,料长老三徒,定是本事不俗。」
唐僧笑着称是。
王子再说:「不瞒长老,我有三个子嗣,有心拜师学艺,但苦无名师,若长老三位徒弟有那般本事,不知可否传授于我那三个子嗣。」
唐僧闻听,沉吟良久,不敢作答,只问行者三人,是否愿意授徒。
行者三人闻听,正是心中有喜,皆是应答下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