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这么多年,四书五经中的题目已经考遍了,再想从中考出新意,只能出一些偏题怪题,而这些题目在实际官场用途中却并没有任何用处。
大明到处都是聪明的读书人,善于勾心斗角,揣摩人心,圣贤书的高洁不能落地,这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一群做实事的人,那么就要在科举这个根子上去改。
现在科考已经改制,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进行深耕,朝廷也会分科取士,等到考中之后,也不会再像以前一样直接走马上任,而是需在国子监继续深造三年,将这些不同科目的才子汇聚到一起,进行统一上课培训,并加强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联系,明朝越来越少出现酸儒文人,实干派逐渐在大明朝堂之中占据上风。
国子监不仅仅收纳各地读书人中的佼佼者,也为这些准官员提供了深造之地,这些有才之士聚拢在一起,编纂了不少各方面的书籍出来,成为了引领全大明读书人的风向标。
但凡走出去,说一声自己是国子监的学生,别人必定会高看你一眼,国子监的学生也都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以后必定能做出一番成绩。
但是今日的天之骄子们,个个都有些紧张,他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互相打量着彼此的穿着,提醒着好友有没有哪里穿戴的不够整洁利索的地方,就怕一会儿失了仪态。
“你确定是首辅大人亲来吗?”一个大约十六七岁的少年忍不住问身边的人,大家都是一同从京城各大书院考进国子监的,许多人就是自己以前的同窗旧友,沐言来的晚了些,连连扯着人就着急打探起消息来。
个子比较高的白净少年平时里一向沉默寡言,最喜欢的就是解开各种数学难题,智力超群,但是却不爱与人交际,今日却破天荒的回道:“是首辅大人亲来!今日是开学之日,祭酒大人说邀请了首辅大人前来致辞!况且祭酒向大人和首辅大人关系很好,想来应该不是空穴来风。”
先头问话的少年人沐言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就是平时见这位不对付的卓之山也顺眼了许多,两人一起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就为了能站到前方一点的位置,看清秦大人到底是何模样。
虽然同在京城,但是秦修文如今身居首辅之位,大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出行都是前呼后拥,清场开道,别说没有官身的国子监学生了,就是一些官位低阶一点的,都没办法站到秦修文面前讲话,能够近距离看到自己的偶像,这些少年人又如何不心潮澎湃?
新年过去之后,二月十二国子监开课,这里有新招收的学子,也有已经在这里学了三年快要走马上任的深造进士,不过大部分年纪都在十六七到二十五六之间,很少有三十出头的,显而易见,大明中坚人才正在往年轻化方向发展。
确实,也只有更年轻的人,才能更容易抛弃以前的一些陈规陋见,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新思想。
向清作为如今的国子监祭酒,国子监一把手,主导了国子监的各项事务和改革,如今三年一过,已经颇有成效,他这次请秦修文过来,就是希望让秦修文给这些即将结业的进士们打一剂强心针,让他们不要忘了在国子监所受到的教导,即便走到了基层岗位,也牢记为国为民之心。
一个国家的强盛,靠的不仅仅是中枢卓越的策略,更靠所有在各个基层的官员能上下一心,只有这般中央政策下达的时候才能如臂使指,不会出现之前种种改革的弊端——思路正确,但是执行力不够。
当然,对于如今真正称得上日理万机的秦首辅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