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煤用着方便,然而他们找到的那个煤矿,里面粉煤数量更多一些。
在用了两天块煤后,白朔开始教大家做煤球,也就是蜂窝煤。
先往粉煤中加水,加到一定占比的粘土,搅拌均匀,然后用做出来的圆形容器定型。
定型后开始下一步,戳中间的透气孔,其实最正确的方式是在模具里面的时候直接成型。但是那种复杂的工具,一两天做不出来,现在没有趁手的工具,加上这次只是尝试,所以白朔直接给幼崽们一人一根棍子,让他们戳着玩。反正弄坏了也不会浪费,模具一压又是一个新的。
蜂窝煤做好后,自然晾干后就可以用了,因为模具是一样的,所以大小相同,不同的是上面的孔洞,有的多有的少,不过他们现在是搭配着用,下层用块煤,上层用一个蜂窝煤,通风口多少不影响。
做第二批蜂窝煤的时候,白朔让加工队制作的容器已经成功了,容器分为两部分,一个外壳里面有几圈硬的细木棍,外壳顶端还有一根长长的竹子,竹子中间已经通开了。
另一部分是长木棍加圆木板,两部分刚好可以扣在一起,和月饼模具有些像,只是多了细木棍。
制作之前,木板的位置贴着外壳顶部,将拌匀的湿润粉煤放进模具中,压实,固定住中间的细木棍,将外壳提起来,一个完整的蜂窝煤就做好了。
不愧是加工队耗时几天做出来的工具,新的工具比之前的方法好多了,而且一次成型,也不会坏。
因为制作模具的时候进行了测量,所有的模具都是一样大,细木棍的位置也几乎一样,所以最后新制作出来的蜂窝煤,完全可以将几个摞在一起使用。
原本大家还在发愁这些粉煤怎么用,一下完全解决了。
更重要的是,白朔又改良了陶炉。
原本的陶炉准确说只是一个一侧开口的罐子,往里面加木柴烧火,时间久了还要把烧出来的草木灰清理出来。
新的陶炉分成了三部分,锅的支架、烧火部分和收集灰烬的部分,后面两部分是连在一起的,但中间加了一层带着缝隙的隔层,燃烧的灰烬会从隔层漏下去,同时,烧火的那部分没有开口了。
白朔捏出模型后就让烧窑队跟着做,有人问起就提了一嘴陶炉,没有具体解释。
烧窑队做好后送到居住区的时候,白朔刚好不在,加工队以及待在这边的其他成员都围上来,看是什么新东西。
哪怕部落里已经有不少陶器了,每次烧窑队新烧出来的东西大家还会参观一次。其中最激动的当然是最后加入部落的狮族,他们一直知道百羽部落的陶器多,别说平时放东西,就连幼崽吃饭的碗都是陶器,也就是外面其他部落说的彩器。
要知道这种东西,其他部落整个部落可能才有几个,更多的部落是一个都没有,而在百羽部落,每家每户都有不少。
见到烧窑队运回来的陶器,狮族们小心翼翼地在外圈看。
而里圈,看到新做出来的陶炉的羽族还在讨论,白朔为什么要做这种东西。
所有人都觉得最下面的地方才是烧火的,只是很奇怪,为什么放燃料的地方距离上面放锅的地方那么远?
“难道是想慢慢煮?”一个烹饪队队员问,因为本职工作的原因,知道有些食材不适合大火煮,要用很小的火,但又不能太小。
“不可能,如果要慢慢煮,少放煤炭不就行了,离这么远不是浪费吗?”白朔前不久还说过,燃料距离加热的物体远,会浪费很多热量,用的燃料多。
这下大家都弄不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