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流民四起,压力剧增(第1更)(2 / 2)

青仙问道 中原五百 5645 字 1天前

当然,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徐青暂时做不到,不代表永远做不到。

不加赋役,乃是为了稳定其他没有变成流民的百姓,并将一条鞭法那些复杂的条文砍除,使底层官吏钻空子的漏洞变少,也有利于朝廷进行考核,

减轻对底层百姓的盘剥。

这法子说能治根?

那肯定不行。

无非是临时下一剂猛药。

而且不加赋役,朝廷没有别的收入来源,绝对是撑不住的。

说白了,朝廷不加赋役,难以维持运转,加派赋役,底层会越来越惨,

从而造反.—

这也是王朝衰落的必然。

大朝会过后,才是内阁廷议。

亦是解决此事的重点。

眼下流民四起,如何平乱,平乱之后,如何收拾残局,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钱」。

没钱,拿什麽平乱?

但徐六首不愧是徐六首,他拿出一块崭新的银元。

事实上,几年前徐青就和首辅商议过铸银币的事。现在有了方仙道和工部的配合,利用蒸汽机铸币,无论是效率,还是银币的精美细致程度,都远超此前铸造的铜币。

可以说,从技术上来说,豪绅勋贵想要复刻银币的难度非常之大,除非他们将朝廷的铸币机偷回去。

问题是,徐青对此物看管极严,根本不给空子钻。

而且徐青还打算让老皇帝派一队影卫看守铸币厂。

有了铸币厂,那麽海贸和之前抄家得来的白银,便有了真正的大用。

老皇帝听明白徐青的意思了,利用银币,开设大虞钱庄,由朝廷负责经营和发币。

而且铸币厂的铜币,同样也是蒸汽机制造,远胜从前的劣币,成本还更低。

总而言之,银币甚至能替代一些国朝初年的宝钞作用,并且是白银所铸,不会像宝钞那样严重贬值。

其实最核心的一点便是藉此强化中枢的财权。

汉武铸五铢钱充实国库,也是此理。

说白了,徐青不加赋役,但可以从金融上完成对豪绅勋贵的收割。

他的打法更高级。

而且有权力和武力背书。

其他豪绅勋贵不想玩这一套,只能造反。

那徐青和老皇帝可太高兴他们造反了。

以徐青和老皇帝掌握的武力,这些人造反比他们不造反更好。

老皇帝是个财迷,因此对徐青的话,大致能听明白。

「朕得公明,高枕无忧矣。」老皇帝评价一句,安心回去清修了。

他很有自知之明,不瞎搞,不添乱。

道家无为嘛。

铸币是户部和工部的事,由霍阁老牵头,徐青调和,

户部尚书陈复,那是徐青的铁杆。工部尚书上次见识了徐青治河的手段,自然也不会乱来,何况徐青在工部已经扎根许久,话语权自是不言而喻。

南直隶别的不多,就是银子多。

上到达官显贵,下到地主老财,都喜欢藏银子。

徐青利用铸币的机会,让这些人将银子拿出来换成银币。

这些人还不得不换。

因为同样价值的情况下,银币精美。

傻子都知道,换成银币好,还是留着白银好。

徐青全力开启铸币机,主打一个量大管饱,良币驱劣币。

统一了货币,开设大虞钱庄,银子自然源源不断地进来。因为徐青开的大虞钱庄不但不收利息,反而还派利息给储户,虽然很少,却也足以让南直隶的豪绅勋贵动心了。

其实要是朝廷背书,大虞钱庄肯定开不下去。

问题是,这此事徐青亲自背书,如果给不出利息,徐青公开在报纸上说了,他自己贴。

在南直隶,你可以不信朝廷,但你要是不信徐六首,哪怕最恨徐青的那一批士绅,都得给你一巴掌。

他们对徐公明恨归恨,却绝对不会质疑徐公明的诚信。

从前说古人,都说是一诺千金。

现在江宁徐六首,言出入山,万金不换。

这都是业界有口皆碑的。

连魏国公都认呢!

不得不说,徐青之前立下的人设,为大虞钱庄的成立起到很大的作用。

有了大虞钱庄的借款,朝廷开拨大军,镇压流民,甚至恢复事后生产都有钱了。

霍景都为此膛目结舌。

他可太清楚张太阿和老皇帝此前为了从豪绅勋贵手里抢钱,付出多大的努力,想了多少办法。

结果这麽多年下来搞的钱,怕是还没有人徐公明一个月搞的多。

虽说这些钱是借的。

但钱只要花出去,起到作用,借的又如何?

说白了,徐青是把过去多年江南豪绅勋贵走私以及海贸积累的财富激活一部分,重新流通起来。

有了这些钱,工商业也不愁资金了。

无形间,大虞钱庄正在向南直隶第一大债主蜕变。

因为钱庄的钱大都来自豪绅勋贵,所以他们更不能破坏那些新兴工坊商会,不然利息收不回,本金也可能被吃掉。

毕竟徐公明说了要赔,问题是没钱,怎麽赔?

大家信任归信任,也自然要考虑一些现实因素。

而且徐青也在报纸上,看重强调了这一点。

但豪绅勋贵纵然明白这是个阳谋,也没拒绝的道理。

把钱放进钱庄,躺着都能赚,对于子孙后代,不要太好。

老登们纵然反对,家中的纨子弟也不许他们反对的。

这世上固然有清醒的智者,可是面对大势,也只能随波逐流,

自来都是顺天者逸,逆天者劳。

如今徐青就是南直隶的天。

虽然徐青一番操作,暂时解决了朝廷钱荒的问题,但粮食问题依旧严重,除此之外,北方和辽东的战事又开始了。

一时间,朝廷的边防压力陡增。

没有粮食,许多被镇压的流民,都被官军残忍杀死,一时间那些偏远的穷省份,怨气冲天,许多妖孽开始复苏。

江南和江南之外许多省份,差距愈发明显,犹如人间和炼狱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