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那宋晨星来说,当年就是他提议让大梁王占据汉中府,也正是因为他的提议,大梁王才获得了喘息和休养生息的机会。
而在他的帮助下,大梁王在汉中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就了今日的大梁天武皇帝。
因此,天武皇帝最信任的人就是宋晨星,就算是张栾,也要排在宋晨星之后。
「宋大人,此事不妥,虽然时间紧迫,但是我们绝对不能急躁行事,重山军不是朝堂的亲军十六营,而对面的主帅,是杨正山,也不是大荣朝堂上的那些庸碌之辈!」张栾立即开口劝说道。
宋晨星看向张栾,沉声说道:「那又如何?杨正山也好,重山军也罢,难道还要我们畏敌不前吗?」
「张前辈,在下知道你熟悉大荣朝堂的文武重臣,但是这些年我们打败的文臣武将还少吗?打败的精锐还少吗?」
「肃州镇丶陇北镇的官兵我们都与之战斗过,他们也不过尔尔。」
「北原镇虽强一些,但兵力不足!」
「还有皇帝亲军和京都禁军,那更是不如我们大梁军!」
「张前辈,不是我等自大,实在是我等没有时间耽误在这里!」
宋晨星的一席话说的张栾都不该怎麽反驳,因为宋晨星说的没错,他们大梁军也是身经百战的强军,特别是大梁军中的精锐,那绝对是从死人堆中爬出来的百战之兵。
那些老兵经过的战争次数,可能比张栾这个老将都要多。
要知道当年大梁王还是流寇时,他们真的是天天在打仗,不是在战斗,就是在逃跑。
张栾不是不明白这一点,但是他对杨正山始终抱着一种敬畏。
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到这一点,反正他就是对杨正山有些敬畏,也让他对重山镇抱着一丝敬畏。
张栾迟疑了片刻,想了想,只能说道:「老夫觉得还是要谨慎一些比较好!
」
宋晨星眉头微皱,他尊重张栾,但是他对张栾的谨慎有些不喜。
不对,准确的说是他对现在的张栾有些不喜。
之前在进攻京都时,他觉得张栾还是很厉害的,将京都内一切都谋算的清清楚楚。
可现在对上重山镇,他就觉得张栾有些谨慎过头了。
其实这并不是张栾的问题,而是宋晨星的问题。
经验主义在作票。
以前大梁面对的都是什麽样的敌人?
地方卫所兵丁,陇北镇和肃州镇的兵匪,士气低迷的禁军,已经不再是精锐的皇帝亲军。
他们连战连捷,打败了一个又一个强敌,甚至连传言中强大无比的禁军和皇帝亲军都被他们打败了。
现在你跟他们说要谨慎,他们自然就会认为你是过度谨慎。
宋晨星顾忌到张栾的实力和地位没有再多说,只是抬头看向天武皇帝。
天武皇帝想了想,说道:「那就明日开始攻城!」
保定府城的城墙并不是很高,攻城所需的器械不用很多,只要拥有足够的云梯就行了。
至于其他,无非就是多用一些人命去填。
此时他们也顾不上伤亡了,只能尽快攻城。
因此,在天武皇帝的决意下,三十万大军刚刚抵达保定府城,就开始为第二天攻城做起准备来。
他们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城内的重山军会跑出来袭营,更不会想到杨正山居然直接打算在夜间来一场决战。
别说其他人了,就连张栾都没有想到。
今夜的星空格外的明亮,冉冉明月如同琉璃灯般肆意挥洒着清冷的月华,将城内城外映照的格外的明亮。
甚至都不用点燃火把,就能看清周围的光景。
夜过三更时,保定府城的西城门首先打开,两万铁甲轻骑人衔枚马衔环有条不素的涌出城门,然后分为两支队伍从南北两方绕城而行。
紧接着南城门再次打开,又有两千铁甲重骑和三千铁甲骑兵缓缓的走出城门。
大梁军的营寨主要布置在保定府城的东方和北方,由于他们今日刚刚抵达保定府城,还没有来得及完成围三缺一的布置,而这恰好给了重山军机会。
当然,大梁军还在城池周围撒下了很多斥候,重山军刚刚出城没有多久,就被他们发现了。
随着一声声鸣鸣的号角声响起,重山军有异动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大梁军军营中。
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东城门和北城门也打开了。
咚咚咚~~~
隆隆的战鼓声骤然在宁静的夜晚炸响,紧随其后的是连成一片的马蹄声。
袭营不代表要偷袭,杨正山也没办法让六方大军悄无声息的靠近敌军大营。
所以这次袭营就是正大光明的发起进攻,当然如果能够让敌方晚点发现也是更好的。
大梁军的营寨距离城池并不远,只有二十多里而已。
但是别忘了大梁军的营寨足足有三十里长。
这麽大的营地,这麽长的营寨,想要防御的密不透风,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不过大梁军的反应还是很快的,在收到重山军有异动的第一时间,营寨中负责守夜的将士就已经加强了防备。
主将大帐中。
天武皇帝急匆匆的披上衣衫从被窝中爬出来。
「报,斥候传信,有敌军出城!」
「报,斥候传信,有大批敌骑正朝我方营寨奔袭而来!」
「报,南方丶西方和北方都发现有大批大军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