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跳脚的孔家(2 / 2)

因为,沈季长当年在朝,一直在推动用三舍法取代科举的议程。

同时,沈季长也是最早倡议推动孟子陪祀孔子的人。

面对这样一个人,作为孔子后人的孔文仲,能有好感才怪!

就更不要说,当初,沈季长在朝,主持太学的时候,干出来的那些事情——

包括但不限于,鼓励太学师生们,多谈钱谷财用,多看经世济用之书。

那在当时,什麽书会多谈钱谷财用?什麽书是【经世济用】的呢?

王安石的书!

不止如此,彼时的太学直讲们,对待圣人经义,特别是孔子的经书,极其怠慢。

当时的太学,一本《周礼》,讲了七年,才讲了四卷。

而作为【道德之所在,圣贤之所为】的论语丶尚书,居然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根本没有人讲!

如今,当年主持国子监的沈季长要被起复回朝。

孔文仲能不跳脚?

赵煦换位思考,感觉他若是孔文仲,必定暴跳如雷。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赵煦哼哼两声。

「这倒是提醒朕了!」

「也就是沈季长老了,不然,还可以大用!」

这是一条合格的鲶鱼。

只要放进池塘里,一定可以刺激其他人卷起来。

不过不要紧,沈季长虽然老了。

但他儿子,也就是王安石的外甥沈铢现在正值当打之年。

刚好,赵煦对沈铢很熟——上上辈子,绍圣时,沈铢就是赵煦身边最重要的谋臣之一。

很多政策,赵煦都会谘询他,对其相当信任。

「现在的沈铢在那里来着?」

赵煦想了想,然后就知道:「哦,在家当宅男!」

元丰二年,乌台学案爆发。

包括时任参知政事元绛在内的一大批王安石亲信丶党羽,被罢免丶贬黜丶免官乃至于编管。

沈季长父子,就是其中最惨的。

两人都被一撸到底,沈季长在元丰六年的时候,得到了起复的机会。

但沈铢就惨了,迄今都在家。

「也不对!」赵煦忽然想起了另一个事情:「他大概率在江宁,跟着王安石……」

今年王安石在江宁开办江宁书院,作为外甥和死忠,沈铢肯定会跑去帮忙的。

这样想着,赵煦就提起笔来:「正好,朕刚刚拿到了亲除开封府府界官员差遣的权力!」

于是,他拿来一张麻纸,在上面写下除授文字:前行国子监直讲丶审官院主薄臣铢,可起复为宣德郎,知陈留县。

然后,他唤来一个内臣,命其将这道敕书,送去学士院,让中书舍人彭汝砺草制敕书。

因为是天子亲除开封府府界官员,所以,敕书无须通过门下省给事中的覆核,草制完成就能直接生效。

做完这个事情,赵煦靠在椅子上,说道:「沈季长的话……」

「多少要顾虑一些孔家……」

赵煦虽然在现代,已经看过了未来孔家的无数精彩表演。

种种行径,叫人作呕。

世修降表也就算了!

但连八国联军打进来的时候,孔家人把德国皇帝,英国女王的画像供奉起来……就实在是太下作了些。

所以,后来日本人打进来的时候,常凯申害怕孔家人的优秀传统继续发挥,赶紧把孔家人带走。

可在传说中,即使如此,也没有阻止孔家的发挥——现代网络上,有孔家人和日本侵略者在孔庙前的合影照片流传……

可惜,在现在,孔家这块招牌还不能丢。

因为赵煦需要他来迷惑丶麻痹他人。

所以,孔家人还是得捧着。

尤其孔文仲三兄弟,在大宋文坛,享有盛名,更是得哄着些。

不过,这不妨碍赵煦明修贱道,暗度陈仓,把沈铢给弄到自己身边来。

在赵煦的上上辈子,论起修理孔家,没有比沈铢更懂的。

就像,在当时论起修理旧党,没有比邓洵武更厉害的人!

嗯,邓洵武就是邓绾的儿子。

现在也还是很年轻!

唯一的问题是,这一世,邓绾并未遭受旧党的政治迫害而死。

这可能影响邓洵武的发挥。

正想着这些事情,通见司就来报——罪人薛占射,已上表乞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