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一样很重要的人(2 / 2)

宁儿来到新殿外,见到白发苍苍的英公,行礼道:「英公。」

「宁妃。」李绩躬身行礼,而后拄着拐杖便离开了。

宁儿走入殿内,见到了陛下正在看着一卷书,李渺不知道什麽时候已在这里,正吃着烤羊的剩馀羊肉,这孩子吃着腮帮子鼓鼓的。

见状,宁儿笑着上前道:「陛下,英公刚走。」

李承乾端坐着,正提笔在纸张上书写着。

宁儿帮着整理着桌上的奏章,动作很自然且十分地娴熟,三十年了,她在陛下身边已是三十年。

收拾好之后,见陛下还在批阅着奏章,宁儿就坐在一旁的暖炉边,给李渺擦着嘴边的油。

这孩子向来活泼,刚坐下又对书架上的棋有了兴致,便伸手指着书架上的棋盘,让内侍给他拿。

宁儿点头示意让他玩棋盘,内侍这才帮着拿下来。

新殿内很安静,在太子与鹊儿这对长子长女不在身边时,陛下的身边总是很安静,只有这两个孩子来了,陛下的身边也会热闹起来。

人的一生很漫长,三十年的光阴又怎敢说是转瞬即逝,在陛下身边的这三十年间,一直都是平静的。

在一一看无一错版本!

当年陛下还是太子,也还年少,便深受人们喜爱,再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天赋与才能令房相与许国公都为之动容。

「你在笑什麽?」

听到陛下的话语声,宁儿这才发现自己看着窗外失神地笑了,她解释道:「妾身想起陛下说过的祥瑞了。」

李承乾道:「以前朕觉得大唐的祥瑞是爷爷,爷爷过世之后,朕如今觉得大唐的祥瑞是郑公,现在又觉得这大唐的祥瑞是千千万万的人,朕刚看了户部奏报,中原各地自南向北,有人口六百五十一万户,有四千万人口。」

「妾身恭贺陛下。」

李承乾又道:「高句丽旧地人口三万户,新罗六千七百户,西域全境乃至葱岭诸胡有人口二十万户,吐蕃人口十三万户,这是自贞观以后人口最多的一次。」

关中提振的生产力其实并不多,这片大地养活四千万人说容易也容易,可说不容易也不容易。

如此庞大的社稷,想要维持甚至要保持平衡,就更考验这个朝堂治理能力了。

李承乾心中又颇觉得幸运,因从一开始就强化了基层建设,并且往后还要强化各县的建制,社稷能否稳固万万最考验基层,一个社会体系的崩塌也往往是从基层的崩塌开始的。

皇帝们所谓的社稷之重多半是这样的理解的吧。

看着她的表情,李承乾道:「有心事?」

宁儿道:「妾身没有心事。」

见陛下已批阅好了奏章,宁妃就让人将这些奏章都送下去了。

今年没有去年那般喧嚣,葱岭大战胜利之后,今年过得格外安稳。

临近休沐之前,李承乾又召见了上官仪。

上官仪既是太子的东宫舍人又是朝中的御史中丞,而这人又是个十分尽忠职守的人。

除了向上官仪问询近来太子的情况,也有些事要交代。

一迭卷宗被抬到了面前,上官仪神色多了几分凝重,这些卷宗看起来都是新的,没有摺痕,墨迹都是完整的。

李承乾道:「这些都是吏部的卷宗,在地方建设上还是有些太松了,即便是朝中说得再严厉,每一次都将规矩画得清清楚楚,可官吏一旦到了地方,通常都会『入乡随俗』从而又换了一副模样。」

上官仪已拿起了卷宗翻看了起来。

李承乾又道:「朕希望御史台加强监察队伍与指导的队伍,不要让地方官吏太过地方了,他们是朝中的官吏,要分清楚他们的职责与规矩,哪怕他们要冒犯地方的旧习。」

上官仪放下一卷,又拿起另外一卷。

「朕不希望再看到地方县治松散,他们是朝中官吏,他们要为乡民做事,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社稷的行为,他们的为人作风都是社稷的作风,他们若纨絝,那就是朝政纨絝。」

李承乾正色道:「上官中丞,朕希望往后监察官吏是一件寻常事,纠正风气是必须要行之事。」

上官仪道:「臣领命。」

「御史台准备十队人手巡查各地,接受乡民检举,多询问乡民。」李承乾语重心长道:「这件事很重要,有劳了。」

上官仪作揖弯腰行了大礼。

松赞干布依旧在等着皇帝的召见,这个冬天的雪下了又停,停了又下。

当今陛下时而清闲,时而忙碌,唯独松赞干布一直在朱雀门前等着陛下。

直到朝中休沐,松赞干布见到了一队队的官兵离开了长安城。

这大半月,松赞干布每天都会在朱雀门前,看看送出来的政令,问一问礼部的官吏,陛下是不是看到了他的奏章。

而官吏们每一次都会告知他,陛下看到了他的奏章,但陛下没有召见他。

每天都是这个回答,今天朝中休沐了,松赞干布看着高大的朱雀门关上,低着头正要离开。

「赞普!」

听闻话语声,松赞干布看向对方,道:「郭寺卿。」

郭正一邀请道「赞普能否借一步说话?」

「好。」

郭正一带着松赞干布来到了自己的府邸中,让家人端来了羊肉汤,道:「家中拮据,赞普莫要见怪。」

他摇着头端着碗大口喝着羊肉汤摇头。

郭正一道:「其实赞普不用一直等在朱雀门前的。」

「郭寺卿是何意?」

「你大可以离开长安城,现在就回吐蕃,不会有人阻拦赞普,也不会有人过问,哪怕是沿途的关隘,也会有人给赞普放行。」

松赞干布迟疑地放下碗筷,一碗羊肉汤已下肚。

郭正一将自己的这碗也端给他,又道:「这都是陛下吩咐的,早在禄东赞离开长安时,陛下就有此吩咐了,你回去吧。」

松赞干布感受着腹中的温饱,向着太极殿的方向行礼,朗声道:「谢天可汗。」

郭正一道:「赞普这麽走了,陛下觉得很可惜,这才会多日不见你,其实赞普对大唐一样很重要,对社稷对吐蕃与大唐的安宁,还望赞普能相助,为了大唐更为了吐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