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结束后的深夜时分,权元帅和平安道忠义救国军总兵官郑仁弘进行了秘密会谈。
权元帅问道:「你那边有多少可靠的兵?」
「二千人。」郑仁弘回答说。
权元帅便道:「我这里带来了四千馀人,加上你那里的二千,一共六千多人足够用了。
用三天时间笼络军心,然后就行动!先将临海君抢过来,再拥立他为八道御倭大总管!」
郑仁弘犹豫着说:「我等这样做,其实就是叛乱。」
权栗冷哼道:「失败了才叫叛乱,成功就是举义!中原的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有谁说他叛乱?」
随即权栗解释说:「林经略将大王和殿上臣都隔绝在辽东,与国内不通,这就是我们的机遇!
只要我们能顺利抢到王长子临海君并拥戴他为大总管,最后就一定会成功!
到了那个时候,大明官军并没有什麽明面理由强行干涉我国内部政治,这是他们祖宗定的规矩。
而且远在辽东的大王殿下只要不傻,也不会把我们宣布为叛乱!
毕竟他与国内关联被人为掐断了,他也需要有个抓手,能帮他在国内施加影响力!
所以说,林经略将大王隔绝在辽东,这就是我们的机遇!
我们可以在这个夹缝里举着大义的旗号,发展壮大,只要手里有兵有粮,半岛的未来就是我们的。」
郑仁弘又说:「据我所知,有二百天兵护卫临海君前往辽东。
如今临海君滞留在平壤,这二百天兵也没有走,仍然在充当护卫。
所以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从二百天兵手里,将临海君抢出来。」
权栗回答说:「其实最大的问题更具体说就是,如何才能在我们朝鲜兵不伤到天兵的前提下,将临海君抢到手里。
只要不伤到天兵,事后一切都好说,我已经有思路了!开弓没有回头箭!」
郑仁弘叹道:「我们北人党确实再也没有什麽可以失去的了,但权元帅你是英雄,还有大好前途。」
权栗冷哼一声道:「举义之日虽短,但其荣光长久,这份荣光,我不会一人独享。」
郑仁弘被彻底说服了,他从权元帅身上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枭雄气质。
古往今来那些成功的大人物,很多都应该有这种气质吧?或者称之为人格魅力?
不是每个人都有魄力声称三次大捷丶击败五万人次倭寇丶险些收复王京汉城的。
最后郑仁弘下定了决心说:「那就做吧!元帅!」
权栗又问道:「不能说服柳成龙一起麽?当初还是他推荐我在全罗道主持募兵,这份荣光可以与他一起分享。」
郑仁弘答道:「柳大人属于南人党,如今南人党正在得势,柳大人本人又因为能回国做事掌握了巨大利益,肯定不会同意我们的举义。」
权栗叹道:「那就可惜了。」
单纯从李朝小朝廷内部情况看,得势的南人党和西人党都没有迫切彻底改变现状的想法。
只有最近大扑街的北人党最想搅乱局面,有决心更决绝的搞出点动静。
先前弃官而去朝天使尹卓然就是北人党骨干,眼前郑仁弘也属于北人党。
倭乱中快速崛起的权栗和他女婿兵曹判书李恒福不属于各党,所以与谁都能合作,但这次与北人党互相选择了。
两人议定后,便各自分头行事。三天准备期间,每个人都有很多事情要做。
时间过了三日,朝鲜国西京平壤城中一处完整馆舍内,大明参将戚金正坐在窗边看着毛毛细雨,愁眉苦脸长吁短叹。
这位戚金也是个历史名人,没错,他这个「戚」就是戚少保的「戚」,他是戚少保的侄子辈,从小跟着戚少保行军打仗。
这次正值壮年的戚金也在出征朝鲜国的军中,不过被编入了李如松兵团。
作为戚少保的关门弟子,林泰来念在香火情上,就特意派「师兄」戚金护送朝鲜国大王子临海君去辽东,算是白给一份功劳。
反正林天帅心里最清楚,最近肯定不打汉城,让戚金出差也不会错过汉城之战。
戚金本身也领情,正所谓高层有人好做事,高高兴兴的接了任务。
就是没想到,这位临海君一路上走的磨磨蹭蹭,让戚参将很没脾气。
到了平壤后,临海君更是直接卧床不起了,戚参将对此也是没什麽办法,又不能把这位朝鲜国大王子打杀了。
如此守着疑似耍无赖的临海君,戚参将感觉就是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
他开始担心,再这麽耗下去,万一汉城那边开打了,自己赶不回去就糟心了。
谁能想到,原以为简单轻松白捡功劳的差事,搞成了这种僵局。
戚参将开始寻思,要不要给好师弟写封信,换个人来守着临海君?
忽然隐约听到了喧哗声音,战时状态下的将官都是很敏感的,戚参将立刻提起了腰刀就往外走。
正好有个兵丁迎面跑过来,禀报导:「外面来了不知多少朝鲜国民众,堵满了街巷,请求参拜临海君!」
这个消息让戚参将十分意外,临海君滞留平壤城有一段时间了,平常也没见城中百姓关注他,怎麽今天就突然冒出来这麽多要求参拜的?
随即他也就能猜测出来,必定是有人指使和组织。
但是他就更疑惑了,这又是为了什麽?
临海君既不是朝鲜的大王,也不是世子,更不是权臣,有什麽大动干戈的价值?难道是因为大王子这个身份?
兵丁问道:「如何应对,还请戚爷示下!」
戚金不假思索的答道:「先前经略公下过命令,为少生事端,禁止临海君与朝鲜国臣民接触!」
「但这次外面的人实在有点多。」那兵丁提醒道,「堵在外面不肯散去,也是麻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