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 今日之前先谢我(1 / 2)

第956章 今日之前先谢我

高处不胜寒。

悬空寺屋檐终年为白雪覆盖,唯有一年一度的丙火日方化,可寺中菩提树仍郁郁葱葱,偶尔几叶挂上白霜。

老和尚身披百讷衣,手持佛珠,自潮水般分列两侧的人群中央行经。

衣袂飘扬。

所有人静默起身,执礼相迎。

无论佛家信徒与否,今日既来听经,皆有对强者的基本尊敬。

老和尚双手合十,面向左右,一一还礼,穿过人群,径直走到菩提树下,于虱结树根上撩开下摆,结跌坐,拾起桌上经文。

值此时刻,裹紧棉袍的小沙弥们捧一堆册页,穿梭人群之中,一人分发一本,像是给等候的学生们发课本。

《金刚经》。

梁渠摸了摸册页上几个大字。

今日讲经法会上的第一本讲解经文,历史悠久,可谓佛家之经典,不可不读。

打开来,墨香浓郁,部分地方摸一摸,尚能搓出字影来。

新印的。

冷风吹拂,树叶婆娑。

老和尚举起自己手上的《金刚经》,四方展示,声音清晰而有力的传遍菩提岛,不是从大到小,而是以完全相同的音量响彻每一个人的耳畔。

「今日讲经之前,先要谢与一人。」

对坐偏下的「都讲」葛道长挥动拂尘:「明王要谢何人?」

「梁施主。」老和尚伸手指向桌案五步外的金锦蒲团。

无数视线隔空汇聚。

这谢我?

梁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单觉得《眼识法》下,脊背酥痒难耐,想伸手去挠一挠。

「二百年前,活字印刷横空出世,形式上,大优于雕版印刷,却并未取雕版而代之,其中缘由诸多,老讷不精此道,说不出个明确来。

或印刷不清,或泥字丶铅字易损,铜字太贵,易窃易盗,反不及木雕版价廉物美,然上述种种皆为小,有一主要缘由,印刷之工匠不识字。」

印刷的工匠会不识字?

众人一愣。

场内无不为尊贵之人,漆器厕桶只用白屁股挨,从不用手提,哪曾知晓这等细节,唯有掌管门派内大小事物之人了解。

「识字需数年之久,需上书院,有此等家底,断不会去当个印刷匠的。

「原来如此——

「竟有此事,那咱们门派里——

「爷,咱们的秘籍全是手抄,不印刷,哪能经他人之手,借背书之名,

让弟子抄个十份也是够用的。」

梁渠翻了翻手中册页,隐约猜到老和尚要说什麽。

数年前他去到帝都,貌似听人提过一嘴,什麽城东教授拼音法,培养识字工匠,学活字印刷?

「雕版,工匠会刻『画」即可,活字,却需工匠识字认字排字,拼音法之出现,半年即可自我摸索,一年即可上手。

今日分发诸君手中之金刚经,共计六万三千八百册,尽皆大同府内活字而出,可谓遍传天下经史子集。」

众人恍然。

未曾想是此般缘由。

说来梁渠身上的事件光环实在繁多,倒忘记了这微末之时的「小物件」,于数年后掀此波澜。

「如此说来,我楼观台确承此情,近二三年来活字印刷典籍繁多,楼观台在此谢过兴义伯。」葛道长打礼道谢。

天下门派以真统为尊,真统里以佛道执牛耳。

呼啦啦。

人潮再起。

五大真统,此外云河谷,北岭剑派,沧海门·

「诸位客气,诸位客气,是书院教习山长共创,不敢贪功。」

烫混购嘴,拱手还礼不管诚心不诚心,众人皆出口抬两下花花轿子。

普及典籍,让人读书,此乃公序,是道德制高点,真有人唱反调,绝对是要拉出来唾面的。

说罢开篇插曲。

老和尚翻开《金刚经》。

所有人收敛心绪,认真听讲。

「纵览《金刚经》,道理万千,却不可忽略此间一言:说法者,无法可说。

即真正的佛法不可为言语完全承载,诸位需破除对经文字句的执着,

如『渡河弃舟』,佛法仅是觉悟的工具而非目的。

余选此言作为开篇,唯愿诸位施主牢记于心,今日乃至二十馀日法会,

皆为老僧一家之言,若觉对,可细细品味,若觉不对,切莫执相。」

「阿弥陀佛。」

场下以佛号回应。